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德军备战引关注,美未撤德防长言论引争议

2025-07-27

近期,德国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里乌斯在访谈中宣称,德军已做好应对,包括“对俄罗斯军人采取致命行动”的准备。他阐述道,二战的沉痛历史铸就了德国“军事审慎”的传统,然而一旦形势所需,“德军不排斥对俄罗斯士兵使用致命武力”;同时,他着重指出,德国无意“威慑任何一方”,但亦非轻易可欺,外界不应“误判我们的立场为软弱”。

针对此事,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评论道,他难以置信这样的话竟出自德国防长之口,“然而现实却令人遗憾地证实了这一点”,他强调,“德国似乎正重新踏上危险的道路”。身为普京的秘书,佩斯科夫的此番言论已颇为克制,仅是以一种较为温婉的方式提醒德国勿重蹈“二战覆辙”,相比之下,俄罗斯其他高层领导的表态则更为直接强硬。

俄罗斯议员贾巴罗夫发出警示,倘若德国的激进势力胆敢向俄罗斯发起战争,“德国恐将面临毁灭的命运”。同时,俄罗斯执政党领袖梅德韦杰夫也向柏林发出警告,强调德国“若忽视战败国身份,必将招致后果”。鉴于此,德国国防部长关于“消灭俄军士兵”的言论,无疑极具争论,极有可能成为引爆俄德紧张局势的导火索。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并非空谈,而是在实际付诸行动。

默茨政府执政后,即将构建“欧洲最强大的常规军力”确立为德国的战略追求,并为此专门划拨了5000亿欧元的防务专项基金。其计划至2029年,将军事预算提升至逾1600亿欧元,占比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

另外,德国已作出决定,将军队规模扩大20万,并构建6个重型作战旅。目前,德军已完成战后首次的海外驻扎行动,在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邻近区域部署了一个常驻的旅级部队,旨在监控俄军的动态。鉴于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惊人战绩,以及其当前在经济与工业领域的雄厚实力,德国的“军事复兴”举动,特别是其明确针对俄罗斯的态势,无疑引起了俄罗斯高层的强烈反应。

那么,问题随之而来,德国为何要与俄罗斯针锋相对,难道和平共处、互利贸易不是更理想的状态吗?这背后的缘由颇为错综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另一方面,俄乌之间的冲突加剧了欧洲的安全忧虑。例如,德国视俄罗斯为“全局性的挑战”,其国防部长直截了当地表示,“唯有凭借强大实力,方能同俄罗斯商讨和平事宜”。

另一方面,为了遏制中国,美国已无暇顾及欧洲的安全,这带来了两个结果:一是欧洲安全出现缺口,二是欧洲或将面临权力缺失的局面。前者显然需要通过加强军备来应对,因此各国纷纷主动提升军费预算。至于后者,则激起了欧洲大国的激烈角逐,诸如英法联手打造“联合核威慑”,未来可能还会扩展至覆盖全欧洲的“核保护伞”;而德国因缺乏核武器,只能依靠常规军事力量,来争夺欧洲领导地位。

因此,简而言之,德国的“重新武装”并不仅限于“自我防卫”,更重要的是填补美国战略转移后留下的权力空白。正如我们之前所探讨的,一旦欧洲不得不放弃美国这一支撑,它将逐渐崛起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形成一个举足轻重的区域联盟。德国历来倡导欧盟的独立性,现在机会就在眼前,怎能不努力去“争取”一番主导权呢?

有人或许会质疑,争斗归争斗,何必牵涉俄罗斯?另一方面,德国作为二战的主要责任国,尽管其悔罪表现值得肯定,但在全球右翼势力抬头的背景下,德国若轻率推进军事扩张,邻国难免心生疑虑。然而,若德国高举“反俄”大旗,情况则大相径庭,此举非但不会招致对德国重新崛起的反感,反而可能促使各国团结在其周围。这一策略灵感源自前任德国外长访日之行,他从日本那里获得了启示——日本正是借着“反华”的名义,逐步在军事领域松绑束缚。

另一方面,德国若欲成为欧盟的“领头羊”,既需具备雄厚的实力,也需展现出护卫盟友的“责任感”。因此,德国国防部长刻意向俄罗斯放出强硬言辞,扬言要让俄罗斯士兵付出代价,此举意在向欧洲各国昭示,德国敢于与俄罗斯正面对抗,那么英国和法国呢?如此这般,便能为自己领导欧洲的地位赢得声望。

这明确体现了大国间的较量对地缘政治格局产生的深远作用。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产品展示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