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让能源循环成为一种经济”——循环经济投资全景图

2025-07-10

废旧手机堆里藏着一座年产4亿部的金矿,退役电池中流淌着万亿级资源蓝海,全球资本正从“掘取-抛弃”的线性狂欢转向闭环掘金。

在宁德时代与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共同发布的“全球能源循环计划”中,一个颠覆性愿景被提出:未来20年内,全球50%的新电池生产将告别矿产开采。宁德时代副总经理蒋理宣告:“要让能源循环成为一种经济”。

这一宣言背后是资本对循环经济的加速布局。2021-2023年全球循环经济投资较2018-2020年激增87%,总额达1640亿美元。在中国,循环经济市场规模2024年已突破4万亿元,同比增长13.1%,正以加速度奔向“十四五”规划的5万亿目标。

01 万亿赛道崛起,从环保理念到投资风口

循环经济正超越环保概念,成为资本市场的增长引擎。其本质是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线性模式重构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系统。

这一转型正释放巨大经济价值。埃森哲预测,全球循环经济市场规模2030年将达4.5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7%。在中国市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2023年已达3.76万亿,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量突破40亿吨。

政策驱动成为核心推手。从欧盟《永续分类规范》将循环经济列为永续投资六大项目之一,到中国《“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2025年建立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全球主要经济体正通过制度设计重塑市场规则。

资本已闻风而动:

贝莱德BGF循环经济基金规模达17.5亿美元,年报酬率超6.5 23年下半年循环经济主题基金规模较年初飙涨六倍,超20亿美元中国资源循环集团设立,整合废钢、废塑料、废旧纺织品业务

02 四维价值创造,循环经济的商业逻辑

当投资者审视循环经济企业时,四个维度的价值创造路径逐渐清晰。

成本重构是最直接的收益来源。回收废钢再冶炼比铁矿石炼钢能耗降低60%-70%,再生塑料生产比原生塑料减少80%能源消耗。宁德时代的“时代碳链”管理系统通过全价值链资源优化,实现系统性减碳与降本并行。

市场边界扩展体现在新消费场景开辟。共享汽车平台通过提高车辆利用率减少资源闲置;二手手机交易量从2019年1.29亿部跃升至2023年2.55亿部。利安德巴赛尔的Circulen系列聚合物采用回收塑料再生,满足30%消费者对环保包装的溢价需求。

品牌溢价在ESG投资浪潮中凸显。可口可乐推动“World Without Waste”计划,2022年实现全球包装材料90%回收,再生材料使用比例达25%。这种绿色标签使其在同类竞争中赢得消费者情感份额。

资源风险对冲成为供应链韧性关键。2023年全球资源民族主义抬头期间,采用再生材料的企业免受锂、钴等矿产出口限制冲击。PureCycle与Emerald Carpets合作建立地毯闭循环系统,确保5百万磅/年的稳定原料供应。

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价值对比

03 政策与资本共振,全球布局加速

全球政策制定者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循环经济规则。欧盟《永续分类规范》构建了覆盖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核心产业的循环经济活动分类标准。

中国政策组合拳更为密集:

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推出“反向开票”制度《“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设定2025年5万亿产业目标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

国际资本已调整风险评估模型。KPMG与循环经济组织Circle Economy联合研究发现,金融机构正将资源依赖度纳入信贷审批核心指标,要求企业披露自然资本风险压力测试结果。

技术突破加速商业闭环。隽诺环保开发锂电池带电破碎技术,回收率超95%;万华化学WANSUPER® POE材料通过分子结构创新,使光伏胶膜寿命延长30%。这些创新正解决循环经济规模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04 三大投资焦点,掘金闭环经济

在万亿级市场中,三大领域呈现爆发性增长机会。

电池循环经济首当其冲。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量预计达120万吨,全球电池回收市场2040年将突破1.2万亿元。宁德时代构建“设计-制造-回收”全生命周期体系,通过模块化设计提升拆解效率,目标实现95%材料再生率。

大宗固废利用领域进入高速增长期。中国2023年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量达40.9亿吨,市场规模7531亿元。华润集团专注废旧纺织品循环,中石化布局废塑料再生,技术突破使煤矸石、粉煤灰等“废弃物”变身建筑新材料。

塑料循环革命重塑化工行业格局。利安德巴赛尔Circulen系列采用机械回收与生物基原料并行路径,碳足迹降低50%。PureCycle与Emerald Carpets合作建立地毯闭循环系统,年处理量500万磅,这种“废弃物即原料”模式正颠覆传统化工逻辑。

05 风险与破局,投资者的认知重构

尽管前景广阔,循环经济投资仍面临三重挑战。

技术成熟度曲线是首要障碍。高影响力解决方案仅获4.7%的投资份额,远低于传统回收项目。电池回收中的金属提纯、塑料再生中的杂质分离等技术仍需突破规模经济临界点。

商业模式验证需要时间沉淀。产品即服务(Product-as-a-Service)模式在汽车共享领域取得成功,但高端制造业设备租赁仍面临客户接受度问题。华尔街对PureCycle的股价预测分歧($13-$16)反映了这种不确定性。

政策执行落差构成现实风险。尽管中国设定了2025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5万亿目标,但部分地区回收体系仍存在“散乱污”现象,合规企业面临成本倒挂压力。

破局之道在于价值评估创新:

循环经济的回报必须计入“规避成本”——减少的碳排放权购买支出、降低的资源断供损失、避免的环境治理费用。

投资者需关注具备技术护城河与回收网络控制力的企业。如宁德时代布局全球电池回收渠道,其材料保障成本较同业低15%;隽诺环保掌握锂电池带电破碎核心技术,回收效率提升40%。

国际资产巨头贝莱德的循环经济基金规模已达17.5亿美元,年报酬率超过6.5%。而在A股市场,循环经济已成为与数字经济、新能源并驾齐驱的三大主题之一,被资本视为“逢低布局的战略性赛道”。

随着全球循环经济投资2021-2023年较前三年激增87%,华尔街分析师开始将资源依赖度纳入企业估值模型,要求测算材料短缺对现金流的潜在冲击。这种资本评估体系的深层变革,标志着循环经济已从道德选择进化为生存必需。

产品展示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