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争论再起的石油峰值
2025-07-10
文件编号:A544/0580
刊发时间:2025年7月3日
争论再起的石油峰值
--媒体视角:国际能源署、欧佩克和行业关于石油峰值的争论
国际能源署预测本10年石油需求见顶但欧佩克认为2050年都不会,分歧在于政策设定和市场趋势,几年摸索之后国际大油公司更专注于油气。
王能全
2025年5月14日和6月17日,国际能源署先后发布2025年版的《全球电动汽车展望》和《石油》报告,对至2030年的石油替代和需求进行了预测。不经意间,这两份报告引发了欧佩克对国际能源署的讨伐,以及行业关于石油需求峰值的讨论,石油峰值的长期争论再起。在摘要国际能源署两份报告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本文分别介绍欧佩克和行业对于石油峰值问题的看法,以及代表性的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具体行动,从中可以直观地了解当前国际社会对能源转型的态度及其最新的形势。
国际能源署认为石油需求的峰值就在地平线上
2025年版的《全球电动汽车展望》和《石油》两份报告,是国际能源署长期的专业出版物,其中《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自2013年出版以来已是第11版,《石油》报告自2017年出版以来已是第8版,2025年版的两份报告代表并展示了国际能源署对未来全球能源转型和石油形势的最新观点及分析。
(一)2030年电动汽车将每天替换石油消费500万桶
在2025年版《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中,国际能源署指出,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突破1700万辆,增长超过25%。
与2023年相比,2024年新增的350万辆电动汽车销量,就超过了2020年全年的电动汽车总销量。中国在主要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电动汽车销量超过1100万辆,比两年前全球销量还多。由于几个主要市场的补贴逐步取消或减少,以及欧盟在2023年至2024年期间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目标保持不变,欧洲增长停滞,电动汽车销量略有下降。美国的电动汽车销量继续增长,尽管增幅约只为前一年的四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三个主要市场之外,电动汽车的销量创纪录地增长了近40%,达到130万辆,接近美国160万辆的销量。
尽管前景存在不确定性,但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国际能源署预计,2030年电动汽车在汽车总销量中的份额将超过40%。2030年,中国将继续保持电动汽车销量的领先地位,凭借强劲的市场势头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中国的电动汽车销量份额将达到80%左右。在欧洲,二氧化碳排放目标支持到2030年实现接近60%的销售份额。美国的销售份额增长要温和得多,根据目前的政策方向,到2030年将达到20%左右。
国际能源署预计,2030年,全球的电动汽车将取代每天500多万桶石油的消费,这是一个重要的能源安全考虑因素,这些节省的一半是中国采用电动汽车的结果。国际能源署认为,低油价可能会降低纯电动汽车节省的燃油成本,但即使在全球基准油价为每桶40美元的情况下,在所有主要电动汽车市场,居家充电都可以节省大量使用成本。
(二)世界石油需求将在2030年达到稳定期
在2025年版的《石油》报告中,国际能源署认为,2024年至2030年全球石油需求预计将每天增加250万桶,年增长率从2025年和2026年的约70万桶/天放缓到未来几年的涓涓细流,2030年更将略有下降,到本10年末将达到约1.055亿桶/天的稳定水平,全球石油需求达峰就在地平线上。即使航空燃料的消费量继续增长,国际能源署认为,全球对可燃化石燃料(不包括石化原料和生物燃料)的石油需求,可能最早在2027年达到峰值。
电动汽车的加速销售,2024年达到创纪录的1700万辆,2025年将超过2000万辆,使全球石油需求达峰。到本十年末,电动汽车将取代全球540万桶/天的石油需求。
中东,特别是沙特阿拉伯,用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替代石油发电,预计也将影响未来几年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长。
从2026年起,石化行业将成为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来源,2030年聚合物和合成纤维的生产将需要1840万桶/天的石油,即每消费的六桶石油中就有一桶以上用于石化行业。由于石化产品大多由液化天然气等非精炼产品生产,这些趋势将对炼油行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预计,2030年炼油厂净产能将远远超过精炼产品的需求,这可能会导致更多产能在此期间关闭。
国际能源署预计,在电动汽车销量激增、高速铁路和天然气卡车继续部署之后,推动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十多年的中国,将在2027年达到石油消费峰值,2030年的石油总消费量仅略高于2024年。相比之下,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美国汽油价格下跌和电动汽车采用势头减弱,导致到2030年的石油需求预计将增加110万桶/天。2024-2030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石油需求每天强劲增长420万桶,其中亚洲市场主导着需求增长,印度预计每天将增长100万桶,是迄今为止任何一个国家中增幅最大的,东南亚经济体石油使用量也将显著增加。相比之下,2030年,经合组织国家的石油消费量预计将下降170万桶/天。
欧佩克认为国际能源署在慢慢收回2030年石油需求达峰的说法
2025年5月16日,欧佩克在其官网刊登了“国际能源署慢慢收回2030年石油需求达峰的说法”一文,对国际能源署2030年石油需求达峰的观点展开了新一轮的批判和讨伐。以下,是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
本周发布的国际能源署《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进一步揭示了其对2030年石油需求峰值的倒退。
在所有车辆类型下,该机构表示,到2030年,在国家政策情景(STEPS)下,电动汽车的部署将在全球范围内每天取代500多万桶石油。相比之下,其2024年的报告称国家政策情景下的数字约为600万桶/天,净零排放情景(NZE)下的数字为820万桶/天。该机构在其2025年的出版物中,没有公布净零排放情景下取代的石油数量。
每天几乎100万桶的差异是显著的,鉴于距离2030年还有不到五年的时间,这对政策制定者、行业和企业来说尤其重要。此外,鉴于这次修订,我们还能期待未来的进一步修订吗?在这方面,重要的是在出版物中强调一些关键的数据点和预测。
该机构尚未在国家政策情景中,修订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的总数。2025年的报告显示,所有类型的电动汽车数量为2.5亿辆,与2024年大致相同。相比之下,欧佩克《2024年世界石油展望》预测的电动汽车数量为1.86亿辆。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是,电动汽车的总量将比上一年增加约四倍,即增加约2亿辆。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考虑到我们今天看到的趋势,这是否现实?
这些趋势,与电动汽车销售前景、政策制定者,以及消费者对许多净零相关政策的抵制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在区域一级发挥了作用,反映了国际能源署报告的变化。
这可以从主要市场的实际数据中看出,报告提到,由于补贴和其他支持计划的减少,2024年欧洲的电动汽车销售“停滞不前”,而在美国,2024年电动汽车销售增长与前一年相比“显著放缓”。
展望未来,该机构还将美国2030年电动汽车销售渗透率预测从55%左右下调至20%,原因是美国新政府预计将取消电动汽车补贴及其燃油经济性标准。对于欧盟而言,尽管电动汽车销售停滞不前,目标也有所松动,但该机构预计未来几年该地区的电动汽车销量将出现反弹。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为1700万辆,其中超过1100万辆(约占65%)来自中国一个市场。事实上,该机构的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的电动汽车数量将超过1.5亿辆,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2025年的报告显示电动汽车数量从美国转向中国。这是 2030 年石油替代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因为中国每辆车的平均耗油量较低,而仍消耗石油产品的插电式混动汽车的比例较高。
此外,我们需要持续关注电动汽车未来扩张所面临的挑战。到目前为止,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直接和间接的政府补贴推动的。一旦这些补贴被取消,汽车销量将如何变化还有待观察。此外,主要汽车制造商最近宣布推迟电动汽车投资并重新考虑未来战略,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市场现实已落后于预期。
在某种程度上,扩张战略的暂停反映出消费者越来越不愿意为电动汽车支付更高的价格,以及所需充电基础设施的扩张缓慢。该机构的报告指出,“到2030年,全球公共充电容量需要增长近9倍”,以支持预计的电动汽车数量的扩张。
除了这些担忧之外,还有与电网扩张和长期关键矿物供应有关的其他问题。例如,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指出,到2030年,“电力需求可能增加四倍以上,达到780太瓦时”,而需要大幅增加电力的不仅仅是该行业。虽然这些迹象都没有表明未来电动汽车扩张的实际趋势会发生持久的变化,但它们清楚地表明,未来几年的增长速度将放缓。
国际能源署执行主任最近表示,世界正在进入一个“电力时代”,远离化石燃料,这一点似乎并没有得到《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的证实。该报告进一步证明,国际能源署认为石油需求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的说法是不现实的,它削弱了不需要投资新的化石燃料供应的说法,它强调了数据驱动政策的重要性,而不是政策驱动数据。
除了官网发布的这篇文章外,2025年6月10日,在卡尔加里举办的加拿大全球能源展会的演讲中,欧佩克秘书长海瑟姆·盖斯对国际能源署又进行了批评,指出欧佩克预计,2050年石油仍将是能源消费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占比仍为30%左右,全球每天消耗的石油总量将超过1.2亿桶,主要理由包括:2024年至2050年,世界人口将从80亿增加到97亿,世界经济总体规模将翻一番,城市化趋势将继续加速。盖斯的结论是,简而言之,石油需求峰值短期内不会出现在地平线上。
为什么预测者无法就石油需求何时见顶达成一致
除国际能源署和欧佩克之外,事实上,很多机构以及大量的专家学者们,对于世界石油消费何时达峰都有自己的分析和看法,结论的差距巨大。那么,为什么何时石油消费达峰很难达成一致呢?2025年6月18日,“石油价格”网站刊登了伊琳娜·斯拉夫(Irina Slav)的文章,“为什么预测者无法就石油需求何时见顶达成一致”。斯拉夫认为,事实证明,石油需求比预期更具弹性,预测表明石油需求将趋于平稳,而不是急剧下降;成本和消费者犹豫等挑战,正在影响电动汽车的采用率;地缘政治事件和不同的能源政策,在塑造全球石油市场方面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际能源署本周预测,石油需求将在达到峰值后趋于平稳,而不是急剧下降,理由是“政策设定和市场趋势”,但关于政策设置和市场趋势的问题是:它们是变化的。
石油需求将在2030年前见顶的说法,已被各种预测机构反复提及,尤其是中国能源巨头中石化和中石油。事实上,欧佩克是唯一一个认为需求不会很快见顶的预测者。当然,欧佩克对其预测的成功与否很感兴趣,但国际能源署也很感兴趣。国际能源署大力支持交通电气化的转变,从碳氢化合物燃料的基荷发电转向依赖天气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许多石油消费大国的政府也是如此。
国际能源署在其最新的月度《石油市场报告》和2025年版的《石油》报告中,提到了这些“政策设置和市场趋势”,这意味着向电动汽车的转变,以及向风能和太阳能的转变,是石油需求下降的驱动因素,但这两种假设都面临着一些挑战。
壳牌最近委托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尽管现有的电动汽车车主往往对自己的汽车更有信心,但许多潜在的买家仍然犹豫不决,认为成本是一个主要障碍。本周,彭博社援引壳牌公司负责移动出行和便利业务的副总裁大卫•邦奇的话说:“虽然目前的电动汽车司机感觉更有信心,但拥有电动汽车的相对较高的成本,加上更广泛的经济压力,使得新消费者很难做出决定。”
中国仍然是一个例外,这要归功于广泛的补贴和高度竞争的市场,这压低了价格。然而,即使在中国,这种模式也可能达到了极限。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Stella Li)告诉彭博社:“这是非常极端、激烈的竞争。”“不,这是不可持续的。”她指的是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现状,最有可能的前景是合并,这可能会阻止价格的持续下跌。
尽管如此,包括国际能源署在内的许多石油需求预测,仍然依赖于电动汽车稳定增长的预期。但最近的行业形势表明,情况更为复杂。通用汽车宣布将投资40亿美元,扩大内燃机汽车的生产。2024年电动汽车销量强劲的沃尔沃汽车,2025年5月的总销量下降了12%,部分原因是电动汽车业务表现不佳。这些情况反映了转型过程中不断增长的痛苦,不一定是一种逆转,但可能是对期望的重新调整。
如果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正在放缓其电动汽车的野心,那么问题来了:有多少其他汽车制造商可能会调整路线,尤其是在电动汽车的盈利能力继续落后于内燃机汽车的情况下?
然后,是“政策设定”问题。在这方面,欧洲可能是试图违背自然并遭受不利后果的最佳例子。在这里,无论是否有人愿意,欧盟和英国的领导层都致力于进行能源转型,包括在英国的情况下,削减当地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转而进口油气和电力。在欧盟,领导层正在讨论禁止任何可能由俄罗斯原油生产的石油产品,但欧盟却是亚洲石油产品的主要出口地,而亚洲是俄罗斯原油的两个最大买家,即中国和印度。
国际能源署和大多数其他预测者都非常确定,这种能源政策最终将导致石油需求的下降。尽管英国大力支持能源转型的政府,也承认该国仍需要北海的石油和天然气,因此他们将禁止北海的努力仅限于新的勘探活动。尽管奥地利与斯洛伐克、匈牙利一道反对全面禁止俄罗斯天然气进口,但欧盟去年从俄罗斯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却创下了纪录。
事实上,现实不断打破这些愿景,石油需求依然强劲。当然,通货膨胀和关税等经济趋势和事件,会在需求上升时对石油需求产生负面的影响。在石油问题上,过去是这样,将来也会是这样。上周五以色列向伊朗发射导弹之后,油价立即飙升,这一事实相当清楚地表明,世界仍像一个世纪以来那样依赖石油。
国际巨头为何不怕石油需求见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实体产业,通过160多年的发展,无论是产油国的国家石油公司,还是历史悠久的跨国石油公司,都富可敌国。作为油气行业的主要玩家,这些公司对于石油需求何时见顶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代表着现实世界中油气行业的立场。2025年6月19日,“石油价格”网站刊登了茨维塔娜·帕拉斯科娃(Tsvetana Paraskova)的文章,“石油巨头为何不怕石油需求见顶”。帕拉斯科娃认为,主要石油公司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将缓慢趋于平稳,而不是急剧下降,从而在几十年内持续保持对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的需求;尽管最初转向可再生能源,但由于利润下降,英国石油公司和壳牌等欧洲石油巨头已经缩减了绿色能源投资,并重新聚焦于其核心的石油和天然气业务;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等美国超级巨头一直认为,直到2050年,石油和天然气对全球经济增长和发展仍然至关重要。
大石油公司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将在下个十年初的某个时候停止增长,但下降将是非常缓慢和渐进的,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平稳期,而不是螺旋式的下降。
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已经开始承认,需求增长可能会在十年内放缓或停止,但这些公司继续比本世纪初更多地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因为他们预计石油需求,无论何时达到峰值,都不会有任何的变化。
大石油公司,大支点的业务。尽管可再生能源产量激增,但在许多工业过程和生产中,太阳能和风能无法取代化石燃料,而对石化产品的需求推动了石油和天然气消费的增长。
从本世纪初开始,英国石油和壳牌加大可再生能源投资、同时缩减石油产量的战略转变只持续了几年。欧洲的石油巨头发现,可再生能源业务并没有像核心的石油和天然气业务那样带来利润。面对既要为股东提供有吸引力的收益和分红,又要阻止投资者从该行业撤离的艰巨任务,再加上能源危机导致油气价格飙升,壳牌和英国石油公司大幅缩减了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雄心,再次将重点转向了油气业务。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也减少了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以提高股东的回报,并适应不平衡的能源转型。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电动汽车占据了巨大的市场份额,电力来自水电和风能。这家挪威石油巨头,在七年前将“石油”一词从公司名称中去掉,并更名为Equinor,以更多的可再生能源业务为目标。该公司承认,清洁能源领域的市场状况已经发生了变化,能源转型的步伐不确定且不均衡。与此同时,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目前通过管道向欧洲输送的大部分天然气都是由该公司自己生产的,该公司预计,挪威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将一直保持在高水平,“一直到2035年”。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安德斯•奥佩达尔(Anders Opedal)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我们正在努力确保我们能够从挪威大陆架上挤出每一个分子。”“因此,在未来10年里,我们每年必须钻大约100口井。”
高成本可再生能源的低回报,以及在推动供应安全的背景下转型的不确定步伐,促使欧洲大型油气企业缩减了可再生能源的计划和投资,并寻求发展低成本、低碳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
在美国,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甚至在2022-2023年能源危机和价格飙升之前,就没有深入涉足可再生能源,因此无需转向。
专注于石油,而不移情于任何地方。与国际能源署刚刚坚持其本十年末石油需求将达到峰值的预测不同,大型石油公司则认为到 2030 年不会出现峰值。一些公司预计峰值会在 2030 年代的某个时候出现,但所有公司都表示,直到2050 年,石油和天然气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
埃克森美孚在其最新的《2050年全球展望》中表示:“在任何可信的情景下,石油和天然气仍将是必不可少的。”
这家美国超级巨头还认为:“低碳技术需要政策支持才能迅速发展,但最终必须得到市场力量的支持。”
埃克森美孚认为,直到2050年,全球50%以上的能源需求仍将由石油和天然气来满足。
报告称:“到2050年,世界将有所不同,但提供可靠、负担得起的能源,推动经济繁荣和提高生活水平,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仍将像今天一样至关重要。”
壳牌首席执行官瓦埃尔·萨万(Wael Sawan)表示,减少全球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将是“危险和不负责任的”,因为世界仍然需要这些碳氢化合物。
在其公司发布的《2025 年能源安全情景》中,壳牌预计到 2030 年代初,石油需求可能会每天增加 300-500万桶。此后,石油需求将经历一个漫长但缓慢的下降过程,因为石油仍将是价格合理且使用方便的燃料,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领域,同时还是石化行业的重要原料。
在壳牌分析的所有三种情景中,“未来几十年,由于油气田的枯竭速度是未来潜在年需求下降速度的两到三倍,因此每年需要大约6000亿美元的上游投资。”
在今年讨论最多的战略调整中,英国石油公司削减了清洁能源支出,并增加了上游的投资。
这家总部位于英国的超级巨头,计划2027年底启动10个新的主要石油和天然气项目,2030年底再启动8-10个项目。预计产量也将增长:2030年达到每天230万至250万桶油当量,产量将增加到2035年。
这与英国石油公司之前到2030年降低石油和天然气产量的战略,截然不同。
其首席执行官默里·奥金克洛斯(Murray Auchincloss)表示:“我们将增加上游投资和生产,使我们能够在未来几年生产高利润的能源。”
石油巨头们说,无论何时石油需求达到峰值,都不会是全球消费的急剧下降,而是一个长期的平稳期,之后会出现温和的下降。
壳牌情景规划主管拉斯洛•瓦罗(Laszlo Varro)告诉英国《金融时报》,只有在政治上积极推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情况下,才会出现需求大幅度的下降,但这样的推动将“大大超出社会目前的舒适区”。
简短的点评
近年来,几乎每年我们都会撰写并刊发有关石油消费峰值问题的讨论文章,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正身处能源转型的时代,行业内外无法置身于时代的这个主题之外,而且更事涉宏观的政府政策和微观的企业经营。
翻看这几年撰写并刊发的文章,最大的感受,就是到2025年这个时间点上,国际上一些机构和企业对于石油消费何时达峰似乎比过去更加理性了一点,其中国际能源署、英国石油公司最有代表性。正如欧佩克所指出的那样,今年国际能源署报告中关于石油消费达峰的时间,不再像过去那样肯定,表述上比较模糊;英国石油公司不仅更换了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调整了发展的战略和组织机构,重组了业务和投资,更沦落到市场盛传将要被别人收购的境地。
在过去撰写并刊发的多篇文章中,我们对国际能源署的数篇重要报告进行过讨论和点评,对英国石油公司的战略进行过对比分析,并在多次会议上与它们的官员进行过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机构报告的观点,可以随着时间而进行修改和更新,但企业就不能那么随意了。就在这不长的几年时间里,历史悠久的英国石油公司及其现状,很好地让世人见证了企业有别于国际组织,企业重大战略失误,代价是自身的生死存亡!
正是这几年行业内外的激烈争论和积极而有益的实践,应该是在2024年下半年和2025年上半年的时间点上,行业和专家们基本明白或到达一致的是,人类历史上数次的能源转型,不是简单的相互替代而是有序的添加和相互补充,薪柴向煤炭的转型是如此,煤炭向石油的转型也是如此,当前世界能源消费和生产的现实正在不断说明的是,石油天然气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转型可能也将会是如此!
当然,争论是学术研究的常态和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石油消费真正达峰之前,这一争论肯定仍将会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