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918那道耻辱命令,竟是14年血战的开端,真相令人窒息

2025-10-08

1931年9月18日,沈阳的夜,很静。

差几天就是中秋,空气里飘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桂花香,城里的人们,大概都睡熟了,做着团圆安稳的梦。谁能想到,几个小时后,这片黑土地上的梦,会变成一场长达14年的噩梦?

谁又能想到,一个泱泱大国,几十万装备精良的军队,会在一夜之间,几乎把整个东北,拱手让人?

这事儿,还得从一声巨响说起。

晚上10点20分,沈阳城北,柳条湖。轰隆一声,南满铁路的一段铁轨被炸了。声音不大,破坏也小得可怜,一辆火车甚至能从上面安然无恙地开过去。

但日本人要的,从来就不是炸毁铁路。他们要的,是一个借口。一个蓄谋已久,甚至可以说是“彩排”了无数次的借口。就在爆炸前几个月,他们就自导自演了“万宝山事件”,挑拨中朝农民冲突;更是炮制了“中村事件”,借口一名日本间谍失踪,大肆渲染反华情绪。所有的一切,都像上好了弦的箭,只等一个“发射”的信号。

柳条湖的这声响,就是信号。

早已荷枪实弹、埋伏在旁的日军,像一群嗅到血腥味的狼,瞬间扑向了北大营——那里,驻扎着东北军最精锐的第七旅,一万多名士兵。

枪声、炮声、喊杀声,撕裂了沈阳宁静的夜。北大营的士兵们从梦中惊醒,懵了。敌人打上门了,本能地就想还击。可就在这时,一道命令,像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浇灭了所有人的血性。

“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什么?不准抵抗?

这道命令,成了后来压在无数中国人心里的一块巨石。北大营的士兵们,眼睁睁看着战友倒在血泊中,看着营房被炮火吞噬,却只能把枪上交,赤手空拳地被屠杀、被驱赶。有血性的士兵忍无可忍,拉响了手榴弹,或者端起刺刀跟鬼子拼了,但终究是杯水车薪。

仅仅6个小时,装备精良、兵力数倍于敌的北大营,沦陷了。天亮时,沈阳城,也沦陷了。

我们的军队呢?几十万东北军,当时号称“海陆空”俱全的中国最强地方武装,去哪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接到了这道“不许抵抗”的命令,在屈辱和憋闷中,一步步后退,将身后的黑土地,将那里的三千万父老乡亲,留给了日本人的铁蹄。

很多人把这笔账,算在了张学良一个人头上。但历史的真相,远比一个人的决定要复杂。当时,这位少帅正在北京的协和医院,陪着他生病的六姨太看戏。而远在南京的国民政府,奉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对日本的步步紧逼,始终抱着“不扩大事态”的幻想。

幻想,终究是幻想。日本人的野心,根本不是一场小小的军事摩擦。他们的目标,是整个东北,乃至整个中国。

短短四个月,辽宁、吉林、黑龙江,东三省12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全部沦陷。三千万同胞,一夜之间,成了亡国奴。

这是耻辱吗?是。这是刻骨铭心的国耻。

但,这就完了吗?我们这个民族,就这么认输了吗?

没有!绝对没有!

命令能锁住军营,却锁不住人心里的怒火。当正规军在“不抵抗”的命令下节节败退时,在白山黑水之间,一股股野草般的抵抗力量,却在疯狂生长。

农民、工人、警察、学生,甚至是一些啸聚山林的土匪,他们自发地拿起武器,组成了一支支队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东北抗日义勇军。

有一个人,必须被记住。他叫马占山。

九一八事变时,他是黑龙江省的代主席。当日军兵临城下,要求他投降时,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把桌子一拍,吼出了那句振聋发聩的话:“我马占山,一介武夫,没什么本事,但‘降’字,我从来没学过!”

1931年11月4日,马占山率领着他的部队,在嫩江桥,打响了有组织、成规模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史称“江桥抗战”。

这一战,他们面对的是装备、训练、后勤都远超自己的日军。他们用血肉之躯,硬生生顶住了鬼子的飞机大炮,激战了十几天。虽然最终因为寡不敌众而失败,但这一战,却像一道闪电,划破了“不抵抗”的黑暗,告诉全中国,告诉全世界:

东北人,没有都跪下!中国人,不会亡!

也正是在那个最黑暗的年代,一首悲怆而雄壮的歌曲,从东北的战场,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唱的就是那些在冰天雪地里,用最简陋的武器,和武装到牙齿的日寇死磕到底的无名英雄。

这其中,就有我们最熟悉的杨靖宇。他胃里塞满棉絮和草根,至死不降。还有赵一曼,受尽酷刑,只留下一句“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他们,和千千万万个叫不出名字的战士,用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证明了一个真理: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任何侵略者都打不垮的。

今天,我们每年都会拉响防空警报,来纪念这个日子。

那尖锐的鸣笛,不是在延续仇恨。它是在提醒我们每一个人。

提醒我们,90多年前,那片土地上发生过什么。提醒我们,我们脚下的和平,不是理所当然,而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它更像一声叩问,敲打着我们的灵魂:如果那一天再次来临,我们,准备好了吗?

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1931年的中国。我们有了强大的国防,有了繁荣的经济,有了足以让任何敌人不敢轻举妄动的底气。

但,勿忘国耻,从来就不只是一句口号。

它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把事情做到极致的动力;是我们面对外部的挑衅和抹黑时,那份发自内心的团结与自信;更是我们的下一代,在翻开历史书时,眼中应该闪烁的那份敬畏与坚毅。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让我们记住那声撕裂夜空的巨响,记住那道令人扼腕的命令,更要记住,在最深的黑暗中,那些点亮了整个民族希望的,不屈的怒吼!

产品展示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