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联合国警示:中国人口2100年或腰斩至6亿,全球巨变序幕已拉开
2025-10-27
最近联合国那帮专家又出来刷存在感了,扔下一份报告,标题就挺吓人:《世界人口展望》。我点开一看,嚯,好家伙,直接给我干沉默了。报告里那句话跟加粗标红了似的:到2100年,我国的人口,可能要从现在的14亿多,直接腰斩到6.33亿。
6.33亿!这数字啥概念?梦回上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这帮西装革履的精英,是不是在纽约总部的空调房里待久了,拿计算器随手一按,就给我们未来几十年的国运定了个调?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也不是什么科幻小说的情节,这数字背后,是无数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故事。
这事儿听起来遥远,但东莞、苏州那些工厂里的老板们,恐怕早就笑不出来了。他们的招工启事贴得比牛皮癣还密,工资条上的数字一涨再涨,可流水线旁边的空位子还是越来越多。没办法,订单只能含泪转移到越南、印度。你我身上穿的这件T恤,说不定它的“故乡”已经不是珠三角,而是湄公河三角洲了。全球供应链这盘大棋,正因为我们这儿“人”的变化,被迫重新布局。
你问年轻人去哪儿了?没去哪儿,就在你我身边,在996的格子间里,在深夜的外卖订单里,在挤得像沙丁鱼罐头的地铁里。他们不是凭空消失了,只是不敢轻易在户口本上,给“子女”那一栏添上新名字。
前阵子跟个95后的小兄弟喝酒,三杯下肚,他苦笑着说:“哥,不是不想生,是不敢。养个孩子,那哪是养孩子,那是烧钱。一套学区房就能把我几辈子的积蓄掏空,更别提接踵而至的补习班、兴趣班了。生个孩子,等于给自己下半辈子报了个‘碎钞机’项目,还是3.0版本的。”
他这话,糙是糙了点,但理不糙。2024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低到了1.01,这数字啥水平?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是1.5,我们这基本上是趴在地平线上了,仅比隔壁韩国那难兄难弟好一丢丢。当生孩子从一种本能变成一种需要深思熟虑、权衡利弊的“奢侈品”,你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高昂的房价,内卷到窒息的教育,还有女性在职场上面临的“生育惩罚”……每一项,都是一剂强效避孕药。
这就像一场静悄悄的罢工,没人组织,没人号召,但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投了票。结婚不再是人生必选项,丁克家庭也越来越被理解和接受。毕竟,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谁还敢轻易给自己的人生游戏增加一个“困难模式”的副本?
年轻人不敢生,而另一头,我们的父辈祖辈,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老去。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2.8亿,再过二十几年,这个数字可能飙到4亿。这意味着,未来可能是两个年轻人要扛着四个老人。养老金的池子“哗哗”往外流,医院里排队的队伍越来越长,整个社会的运转逻辑,都将被“老龄化”这只看不见的手重新塑造。
一些变化已经发生了。我老家省会城市,好几所小学因为招不够学生,直接合并了,空出来的教室被改成了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过去挤破头都难进的师范专业,现在的毕业生找工作也开始犯愁。就连征兵,都得想方设法吸引大学生,以前是“当兵保家卫国”,现在更强调“当兵学门技术”,不然真怕凑不齐人。
当然,我们也不是坐以待毙。从“二孩”到“三孩”,各种补贴、假期也都在安排。但这就像一艘正在缓缓下沉的巨轮,你用几个水瓢往外舀水,效果能有多大?深层次的社会矛盾不解决,光在表层做文章,年轻人还是不买账。
于是,“机器换人”成了必然。珠三角一家工厂,用几十台机械臂替代了几百号工人,效率高,还不出错,24小时连轴转。数据上云,算法当工头,这画面,赛博朋克得很。但问题是,机器人能组装手机,能分拣快递,可它能给你养老送终吗?能陪孩子写作业,开家长会吗?情感、温度、陪伴,这些终究是冷冰冰的机器给不了的。
全球都在看我们。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打个喷嚏,全球市场都得跟着感冒。我们人口结构的剧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全球的经济版图、资源流向,甚至是地缘政治的权力网络。印度人口已经超过我们,非洲大陆正在成为新的人口高地,全球的人口重心,正不可逆转地从东亚移开。
过去几十年,我们靠着“人口红利”,摸着石头过河,在泥潭里摸爬滚打,创造了经济奇迹。现在,“红利”快要吃完了,挑战就在眼前。这条路没有现成的剧本,全世界都在等着看,我们怎么走下一步。是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和“技术红利”,还是有别的什么锦囊妙计?
全世界都盯着我们,想看这头曾经高大、年轻、充满能量的巨龙,在人口的寒冬里,是会选择冬眠,还是能进化出一身新本事来御寒。你赌哪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