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美副国务卿:中国是美国史上最强对手,当年苏联的威胁像过家家

2025-11-22

坎贝尔那句“对付苏联是小孩子过家家”的话,不是信口开河,是华盛顿最高级别的亚洲事务操盘手,在国会当面敲警钟。这个人被叫作“亚洲沙皇”,几十年来一直在美国战略布局的核心圈子转。美国在亚洲的外交棋盘,有很多格子是他亲手画的。可到了2024年,他自己认定,这盘棋已经塌方了。

很讽刺,时间往前推十五年,他还在奥巴马手下春风得意,操盘“重返亚太”。目的很直接,削减中东的消耗,把精力都砸到亚洲,用军事同盟和贸易规则牢牢锁死美国的主导地位。那时候的美国精英眼里的中国,是个可以被引导、被安排在流水线拧螺丝的角色,硅谷和华尔街站在世界顶端躺着收钱。

问题是,剧本改了。等到2021年他回到白宫,接下印太事务协调员的位子,发现下棋的规则变了,棋盘上子的位置也变了。让他最发毛的,是海上的天平开始倾斜。美国海军的总吨位在冷战时辉煌到五百多艘军舰,如今缩水到不足三百艘。造大船的工业基础被几十年“去工业化”拔空,二战时能造航母战列舰的五十多家大厂,现在掰着指头数只剩四家。

坎贝尔把这账拍在国会议员面前:中国海军总吨位翻了几倍,航母从零到三艘,万吨级驱逐舰一艘接一艘入列。造船厂昼夜焊花不熄,2023年光是商船订单就拿下了全球将近六成。美国造船速度被甩开好几条街,连熟练工人都找不够,这才是掉在悬崖边的命门。

可他在意的不止是海军这块“看得见的窟窿”,还有技术上的追赶。二十年前,中国刚进世贸,美国人把低技术制造线丢过去,自己死死攥着芯片和操作系统,觉得这口饭谁也抢不走。但中国用国家队砸钱扩大市场,一步步搭桥,跨过美国人划的技术护城河。

电动车就是个刺眼的例子。特斯拉还没暖透市场,中国的品牌已经成群压上,2023年汽车出口超过日本,成全球第一。高铁也是,美国还在为修一条铁路吵来吵去,中国的高铁网已经织满全国,并且技术出口海外。坎贝尔在听证会上直接列出一串领域:5G、人工智能、太阳能板,这些关乎下一代饭碗的赛道,中国已经领跑。

这意味着,美国舒舒服服当技术地主、收全球租子的时代,可能到头了。他比谁都清楚,这跟冷战时的苏联完全不是一回事。冷战对手,大英帝国、二战德国、苏联,归根到底都是一个文化圈的“家务事”,只是争谁坐主位。而中国是另外一种,几千年文明没断过,人多、地广、文化和制度体系的底色都不同,这不是换庄家的问题,而是换牌局的规则。

布热津斯基早就警告,中国的崛起是对整个西方秩序的根本挑战。坎贝尔的话,就是给这个预言盖章。华盛顿怕的是未来连比赛规则都不再由自己定。秩序的变化早已在“全球南方”发生。港口、铁路、发电站这些实打实的工程,通过“一带一路”修进了非洲、亚洲、拉美的山沟。

2023年,中国和非洲贸易额突破一个惊人的数字,比美国在非洲的投资总额还多。这不只是生意,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搭建新的物流和经济网络,把美国的老规矩绕开。与此同时,中俄关系也在加深,海上联合演习声势越来越大。情报甚至指向俄罗斯向中国输送潜艇技术,而中国则在芯片等领域帮俄罗斯。美国这下要同时在欧洲和亚洲出力,手明显不够用了。

面对接连的冲击,华盛顿的反应格外急躁。三百多家中国公司被拉进黑名单,试图用技术封锁卡脖子。坎贝尔亲自飞到东京和首尔,组织日韩进行大规模军演。海军那边喊要赶紧造二十艘军舰。但问题是,造船厂工人缺口越来越大,项目延宕,而中国的订单生产不停,工业制造能力摆在那里,不容辩解。

坎贝尔的“过家家”感叹,实际是把美国决策层的恐惧戳破了,霸权的地基开始松动,这是一种眼看着权力滑走的无力感。他这个贯穿冷战后时代的“中国通”,亲眼看着一个追赶者变成全方位的对手。

听证会结束,问题悬在华盛顿的上空,海军造船厂的焊工缺口依旧在扩大。坎贝尔用一句话,给上一个美国说了算的时代画上句号,也为一个所有规则可能重写的年代吹响了哨声。

产品展示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