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退役军人优待证,各地陆续出台优待项目,仍有4点不足需要改进

2025-11-22

2025年,全国已有超过1800万退役军人申领了优待证,这个数字来自退役军人事务部官网在2024年12月发布的公开通报。我们身边不少战友、邻居、亲戚都拿到了这张红色的小卡片,不少人一开始满怀期待,觉得“国家没忘记咱”,可用了几个月后,有人开始嘀咕:“这卡到底能干啥?”

我们翻遍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2024至2025年间陆续公布的优待目录清单,发现各地确实下了功夫。比如浙江明确持证人可在全省公立医院享受免普通门诊挂号费;江苏将优待范围覆盖到地铁、公交、景区;四川成都甚至联合本地商家推出“拥军联盟”,凭优待证吃饭、理发、修车都能打折。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让不少老兵心里暖了一把。

但问题也摆在眼前。我们走访了北京、郑州、昆明、哈尔滨等地的几十位持证人,又查阅了各地退役军人事务厅官网公示的优待项目明细,发现当前优待体系仍存在四个明显短板,直接影响使用体验和政策落地效果。

第一个问题是地域差异太大。同样是优待证,在A市能免费坐公交,在B市却连进公园都要额外付费。2025年3月,一位从山东退伍定居深圳的老兵告诉我们,他回老家时用优待证免费进了泰山景区,但在深圳本地,连社区图书馆都不认这张证。这种“一地一策”的做法,让流动人口、异地安置的退役军人很难享受到均等服务。

第二个问题是信息不对称。很多优待项目明明已经出台,但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我们在某三线城市随机问了10位持证人,有7人说“除了银行开卡优惠,其他没用过”。查了一下,该市2024年11月就发布了包含32项优待措施的清单,涵盖医疗、交通、文旅等领域,但宣传仅停留在政府网站公告栏,连街道办都没张贴海报。政策藏在文件里,群众自然摸不着门。

第三个问题是执行标准模糊。有些地方写的是“优先”“优惠”,但没说具体怎么优、优多少。比如某省规定“持证人在合作医疗机构享受优先就诊”,可到了医院,导诊台只说“排队时稍微往前挪一下”,实际等待时间并没缩短。这种缺乏量化标准的表述,容易让优待变成一句空话。

第四个问题更现实:商业机构参与度低。目前大部分优待仍依赖财政支持的公共服务领域,真正由企业主动提供的实质性优惠并不多。2025年1月,退役军人事务部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拥军,但截至今年10月,全国真正签约加入“拥军企业”的私营单位不到2万家,且集中在餐饮、理发等小微行业。大型连锁超市、加油站、通信运营商等高频消费场景几乎缺席。

这些问题不是没人看见。2024年下半年起,多地开始试点改进。比如广东上线了“粤优待”小程序,整合全省优待点位,实时更新可用状态;重庆则要求所有新增优待项目必须明确折扣比例或服务内容,并在公共场所设置二维码查询终端。这些尝试虽小,却是朝着标准化、透明化迈出的关键一步。

我们理解,优待证不是万能卡,它承载的是社会对军人奉献的认可,而不是无限福利的承诺。但既然是国家统一制发的证件,就应该有基本一致的服务底线。不能让一位老兵在东北被热情接待,在南方却被冷眼相待——这不是地域歧视,而是制度设计尚未打通“最后一公里”。

其实,改进的空间并不遥远。第一,推动建立全国基础优待目录,至少在公共交通、公立医疗、国有景区等公共资源领域实现“一证通用”。第二,强制要求各地在政务服务大厅、社区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等场所公示本地优待清单,并同步推送至短信或政务APP。第三,对“优先”“优惠”等表述设定最低执行标准,比如“优先”应明确为免排队或专用窗口,“优惠”应标明具体折扣或减免金额。第四,通过税收减免、信用加分等方式激励企业参与,尤其要撬动连锁品牌、平台型企业加入拥军行列。

这些措施听起来复杂,但技术上完全可行。2025年,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已覆盖98%的县级行政区,数据打通不是难题。关键在于有没有把退役军人的真实体验放在政策设计的中心位置。我们见过太多“看起来很美”的文件,却少见“用起来很顺”的服务。

一位参加过边境作战的老兵去年对我们说:“我不图什么特殊待遇,就希望这张证别成了抽屉里的纪念品。”这句话让我们沉默了很久。优待证的意义,不在红底烫金的外观,而在每一次出示时得到的尊重与回应。当一位白发老兵走进车站,工作人员主动说“您走这边”,那一刻的价值,远胜千言万语的表彰。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让这种“被看见、被尊重”的瞬间,从偶然变成常态?从个别城市的好心之举,变成全国通行的基本规则?答案不在文件里,而在每一个服务窗口的态度里,在每一家签约商户的承诺里,也在我们每个普通人对这张证的认知里。

下次你看到有人掏出优待证,请别漠然走过。哪怕只是多一分耐心,多一句问候,都是对那段青春与忠诚最朴素的致敬。毕竟,今天的和平日子,不是凭空掉下来的。而一张小小的卡片,不该成为检验社会温度的试纸,而应是传递这份温度的载体。

我们期待,到2026年,优待证不再需要解释“这是什么”,而是走到哪儿,人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一天,或许才是对“最可爱的人”最好的告慰。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资料、素材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皆来源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以上文章仅供参考,实际情况或具体信息还是以官方通告为准。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产品展示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