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明星已入外籍,国内演出仍按国民标准收费,文化部出台限令,口碑崩塌
2025-11-23
北京工人体育馆后台,化妆间的门被人一脚踹开。
主办方负责人老张冲进来,手里攥着一份合同,脸涨得通红。
"陆泽,你给我解释清楚!"
陆泽正在补妆,眼皮都没抬。
"解释什么?"
"你的新加坡护照!"
老张把手机屏幕怼到他面前,上面是刚曝光的护照照片,绿色封面格外刺眼。
陆泽的手僵在半空,粉扑掉在地上。
"这是......"
"别解释了!"
老张的声音在狭小的化妆间里炸开。
"你拿着外国护照,却按国内顶流的价收我一百二十万,你知道同级别外籍歌手多少钱吗?八十万!你多收了四十万!"
门外,工作人员探头探脑。化妆师悄悄退到墙角。
陆泽站起来,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他看见老张眼里的怒火,看见门外聚集的人群,看见手机上不断跳出的新闻推送。
热搜第一:陆泽外籍身份曝光。
热搜第二:陆泽商演报价双标。
热搜第三:国民歌王原来是新加坡人。
他的世界在这一刻轰然倒塌。可这一切,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01
2018年夏天,陆泽在北京一家录音棚里熬了三个通宵。
制作人老李听着他刚录好的《星辰大海》,摘下耳机,点了根烟。
"行,这首歌能火。"
老李说得很笃定。他在圈里混了二十年,听过无数demo,知道什么样的歌能红。《星辰大海》的旋律朗朗上口,歌词又正能量,配上陆泽这副好嗓子,妥妥的爆款。
果然,歌曲上线第三天,各大音乐平台的播放量突破五千万。一周后,短视频平台上全是《星辰大海》的翻唱和改编。两个月后,这首歌成了毕业季、开学季、各种晚会的必点曲目。
陆泽火了。
从三线城市的酒吧驻唱,一跃成为全网顶流。微博粉丝从二十万涨到八百万,只用了三个月。各种商演邀约像雪片一样飞来,经纪人小王的手机每天响个不停。
"陆哥,这个音乐节,出场费五十万。"
"陆哥,电视台的跨年晚会,六十万。"
"陆哥,万达广场开业庆典,三十五万。"
陆泽坐在新租的公寓里,看着窗外的北京夜景,觉得一切都像做梦。
半年前他还在成都的小酒吧里唱歌,一晚上挣八百块,房东催着交房租。现在,一场演出就是几十万。
小王给他规划了一条"国民歌手"的路线。
"陆哥,你得有人设。"
小王在他面前摊开一份策划案。
"咱们主打什么?"
"爱国,正能量,草根逆袭。"
小王在纸上画着重点。
"你看,你从小城市出来,靠自己打拼,唱的歌又积极向上,这就是最好的人设。咱们就走'国民歌王'路线,接地气,有情怀。"
陆泽听着,觉得有道理。
2019年,他上了春晚。唱的还是《星辰大海》,舞台上挂着巨大的五星红旗。全国人民都看见了他,演出结束后,微博粉丝直接破两千万。
商演报价涨到八十万一场。
小王说,这是顶流的标准价。
可就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陆泽的父亲查出了癌症。
老人在新加坡的二叔家养病。陆泽飞过去看了一次,被新加坡的医疗条件震撼了——医院干净整洁,医生态度和善,治疗方案详细周到。父亲在那边住了三个月,病情明显好转。
二叔是早年移民过去的,在新加坡开了家贸易公司,日子过得不错。
"阿泽,你要不也考虑过来?"
二叔在饭桌上说。
"这边医疗教育都好,税收也低,你赚那么多钱,在这边能省不少。"
陆泽没立刻回答。
他想起国内的事业,想起"国民歌手"的人设,想起那些喜欢他的粉丝。
可父亲病重的那段时间,他是真切感受到了新加坡的好。医院不用排队,医生不会催你,护工服务周到,完全不像国内看病那么折腾。
"陆哥,要不你办个投资移民?"
小王有天晚上突然说。
"什么意思?"
"新加坡投资移民,两百万美金,办个身份,以后你爸妈看病方便,你自己出入境也方便。"
小王压低声音。
"而且,你在那边开个公司,税收能省好几千万。"
陆泽心动了。
他算了一笔账。2019年他赚了八千万,交税交了三千多万。如果在新加坡开公司,个人所得税只要百分之十几。
这是巨大的诱惑。
2020年3月,陆泽拿到了新加坡护照。
绿色封面,烫金字母,翻开第一页就是他的照片。
他把护照锁进保险柜,交代小王,这事绝对不能对外说。
"为什么?"
小王问。
"你说为什么?"
陆泽点了根烟。
"我现在是'国民歌手',粉丝喜欢的就是我接地气,有情怀。我要是公开说自己入了外籍,你觉得粉丝会怎么想?"
小王沉默了。
他当然知道后果。国内观众对艺人入外籍一向敏感,尤其是那些靠"爱国"人设起家的明星。前两年就有个演员因为外籍身份被骂上热搜,最后道歉退圈。
"那咱们就瞒着?"
小王问。
"必须瞒着。"
陆泽弹了弹烟灰。
"我在国内的事业才刚起步,这时候曝光身份,等于自毁前程。而且你想想,我要是公开了外籍身份,演出价格得按外籍艺人标准,那得降多少?"
小王给他算了一笔账。
国内顶流歌手,商演报价八十到一百二十万。外籍同级别歌手,只能收六十到八十万。这一降,每场少赚四十万。一年二十场商演,就是八百万的损失。
"所以,谁都不能说。"
陆泽把烟头摁灭在烟灰缸里。
"对外就说我还是中国国籍,工作照旧,演出照旧,什么都不变。"
小王点点头。
他知道这事有风险,可利益太大了。只要不被曝光,陆泽就能继续以"国民歌手"的身份赚国内的钱,同时享受新加坡的税收优惠和医疗教育资源。
这是最完美的方案。
02
2020年下半年,陆泽继续活跃在国内舞台上。
没人知道他已经换了护照。
粉丝们看到的,还是那个在春晚唱《我和我的祖国》的陆泽,还是那个在音乐节上喊"感谢祖国培养"的陆泽,还是那个转发官媒微博、为灾区捐款的陆泽。
他的商演报价稳定在一百万左右,和国内一线歌手持平。
2021年初,陆泽接下了家乡四川的"文旅大使"代言。
发布会在成都举行,现场挂着巨大的海报:陆泽穿着白衬衫,笑容灿烂,旁边是一行大字——"四川娃儿陆泽,带你看最美四川"。
领导上台讲话。
"陆泽是从我们四川走出去的优秀青年,他的成功代表了四川人不服输的精神......"
陆泽坐在台下,脸上挂着标准的微笑。
代言费是三年一千五百万。
签完合同,陆泽飞回了新加坡。
他在那边买了一套海景公寓,两百平米,花了六百万新币。父母从国内搬过去,在那边养老看病。陆泽自己也把常住地改成了新加坡,每年在那边住的时间超过半年。
可对外,他还是那个"热爱祖国"的陆泽。
小王把团队管理得很严。所有知道陆泽外籍身份的人,都签了保密协议。违约金高达五百万。
"陆哥,咱们这样瞒着,不会出事吧?"
助理小林有次私下问。
"出什么事?"
陆泽正在整理行李,准备飞去上海参加音乐节。
"万一被人发现......"
"谁能发现?"
陆泽拉上行李箱的拉链。
"我办身份的时候用的是投资移民,所有资料都保密。国内的护照我早就注销了,但户籍信息没动,查起来还是中国籍。"
他拍拍小林的肩膀。
"放心,这事只有咱们团队知道,外人查不到。"
2021年夏天,陆泽在杭州参加音乐节。
票价最高档1280元,和国内顶流歌手的标准一样。
主办方是个年轻的团队,负责人叫阿峰,第一次办这么大规模的活动。
"陆老师,您的出场费是......"
阿峰看着报价单,有点犹豫。
"一百一十万,这个价格......"
"有问题吗?"
小王坐在对面,语气平静。
"市场价就是这样,您可以去打听,国内一线歌手的商演价都在这个区间。"
阿峰咽了咽口水。
他确实打听过,国内顶流的商演费确实都在百万以上。可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前两天他联系了一个在国外发展的华裔歌手,对方同样级别的流量,报价只要七十万。
"陆老师是外籍艺人吗?"
阿峰试探着问。
"当然不是。"
小王笑了。
"陆老师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四川人,这个您应该知道吧?他还是四川文旅大使呢。"
阿峰没再多问。
合同签了,钱付了,音乐节办得很成功。陆泽在台上唱了五首歌,台下两万观众跟着大合唱。
可阿峰心里那点疑惑,一直没消散。
2022年,陆泽的商演价格涨到了一百二十万。
小王说,这是因为他的商业价值在增长。专辑销量破百万,演唱会连开十场场场爆满,代言了六个品牌,广告铺天盖地。
"陆哥现在是真正的顶流。"
小王在团队会议上说。
"咱们的定位就是国内第一梯队,价格必须对得起这个位置。"
可这个价格,比同级别外籍歌手高出整整百分之五十。
2022年底,某地方卫视要办跨年晚会。
制片人老刘联系了陆泽团队。
"陆老师的出场费?"
"一百二十万。"
小王报价。
老刘皱眉。
他们台里预算有限,一百二十万已经超出了预期。更关键的是,他刚联系过一个在美国发展的华裔歌手,对方人气和陆泽差不多,只要八十万。
"能不能优惠点?"
老刘试着砍价。
"老刘,您这话就见外了。"
小王笑着说。
"陆老师是什么身份?国民歌手,四川文旅大使,春晚常客。这个价格已经是友情价了,要是其他平台,我们还得加钱呢。"
老刘想了想,咬牙答应了。
反正是台里出钱,他也就是个执行。
晚会录制那天,老刘在后台碰到了台里的财务。
"老刘,陆泽那个一百二十万,有点高啊。"
财务小声说。
"我查了一下,他好像......"
"好像什么?"
"好像是外籍。"
财务把手机递过来。
上面是一个娱乐论坛的帖子,有人爆料陆泽早就入了新加坡国籍,还附了几张模糊的照片。
"这是真的假的?"
老刘接过手机。
"不知道,帖子很快就被删了。"
财务说。
"但我听说,外籍艺人在国内演出,收费标准是有规定的,不能和国内艺人一样。"
老刘心里咯噔一下。
如果陆泽真是外籍,那这一百二十万的出场费,就有问题了。
录制结束后,老刘私下找人打听。
圈内人都说陆泽是中国籍,户籍在四川,还是文旅大使。可老刘总觉得哪里不对。
他把这个疑惑告诉了台里的记者小赵。
"小赵,你帮我查查,陆泽到底是不是外籍。"
"领导,这种事不好查啊。"
小赵为难地说。
"那你就去问问业内的人,总有知道内情的。"
老刘说。
"如果他真是外籍,还按国内价收费,那咱们台可就亏大了。"
小赵点点头。
他是娱乐线的记者,跑这条线五年了,认识不少圈内人。这种爆料性的新闻,如果能做出来,对他的职业生涯是个大助力。
03
2023年1月,小赵开始暗访。
他先联系了几个熟悉的经纪人,旁敲侧击地打听陆泽的情况。
"陆泽啊,顶流,没的说。"
一个经纪人说。
"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他这几年好像很少在国内待,经常往新加坡跑。"
小赵记下这条线索。
他又找到一个曾经和陆泽合作过的活动策划。
"陆老师人不错,就是团队保密工作做得特别严。"
策划说。
"有一次我们去新加坡见他,发现他在那边有房产,还有公司。我当时就觉得奇怪,他不是中国籍吗?怎么在新加坡待得那么习惯?"
小赵又记下一条。
最关键的突破,来自一个移民中介。
小赵假装自己想办新加坡投资移民,去咨询的时候,无意中聊到了陆泽。
"陆泽?"
中介眼睛一亮。
"他是我们客户啊,2020年办的,投资移民,很顺利。"
小赵装作惊讶。
"陆泽也移民了?"
"对啊,不过他不让说。"
中介压低声音。
"你知道的,明星嘛,这种事对形象有影响。"
小赵离开中介公司,立刻开始查证。
他托关系找到新加坡那边的朋友,让对方帮忙查陆泽的移民记录。
一周后,朋友发来了关键信息:陆泽确实在2020年3月拿到了新加坡护照,投资移民,护照号码都有。
小赵激动得一晚上没睡。
这是个大新闻。
一个靠"国民歌手"人设吃饭的顶流,居然早就入了外籍,还对外隐瞒,继续按国内艺人的标准收费。这不光是欺骗粉丝,更是违反行业规则。
可小赵知道,光有这些还不够。他需要更确凿的证据,最好是护照照片。
他想起那个移民中介。
第二天,小赵又去了一趟中介公司,这次直接开门见山。
"我是记者,想了解陆泽移民的事。"
中介脸色一变。
"这个我不能说。"
"我可以付费。"
小赵说。
"五万,给我一张他的护照照片,其他信息都不要。"
中介犹豫了。
五万块不是小数目,而且只是一张照片,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照片我给你,但你不能说是我提供的。"
中介说。
"当然。"
小赵拿到了陆泽新加坡护照的照片。
绿色封面,烫金字母,翻开内页,陆泽的照片清晰可见,旁边印着国籍、护照号、发证日期。
证据确凿。
2023年2月15日,小赵在社交平台发布了这条爆料。
配图是陆泽的护照照片,文字很简洁:
"陆泽,2020年3月入新加坡籍,却继续以'国民歌手'身份在国内演出,商演报价120万,比同级别外籍歌手高50%。这不是双标,是什么?"
帖子发出十分钟,转发破千。
半小时,冲上热搜。
一小时,全网炸锅。
粉丝们最先反应过来。
"假的吧?陆泽怎么可能是外籍?"
"他不是四川文旅大使吗?"
"春晚都上了好几次了,能让外籍艺人上吗?"
可很快,更多证据被扒出来。
有人找到了陆泽在新加坡的房产信息,地址、面积、购买时间,一清二楚。
有人找到了他在新加坡注册的公司,法人就是他本人。
有人找到了他父母的居住信息,两位老人确实常年住在新加坡。
最致命的是,有人找到了陆泽2021年在新加坡接受采访的视频。
记者问他:"你更喜欢新加坡还是中国?"
陆泽笑着说:"各有各的好吧,不过新加坡的生活节奏我比较适应,环境也更舒服一些。"
这段话被剪辑出来,配上他在国内说"我爱我的祖国"的画面,对比强烈。
网友们彻底怒了。
"骗子!"
"原来一直在演!"
"什么国民歌手,就是个骗钱的!"
"拿着外国护照,赚着中国的钱,还装得那么爱国,恶心!"
热搜榜上,和陆泽相关的话题占了五个。
陆泽外籍身份曝光
陆泽商演报价双标
陆泽团队回应
陆泽四川文旅大使身份
陆泽新加坡豪宅
舆论如海啸般涌来。
陆泽团队连夜开会。
"陆哥,怎么办?"
小王的声音都在发抖。
"网上全是骂声,咱们的微博评论区已经沦陷了,超话里都在骂你骗子。"
陆泽坐在沙发上,脸色铁青。
他盯着手机屏幕,看着那些刺眼的评论,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先发声明。"
他终于开口。
"就说......"
"说什么?"
小王问。
"说国籍变更是为了方便照顾海外家人,我的心一直在中国,我对祖国的感情从未改变。"
小王打字,手都在抖。
声明发出去,立刻被骂得更惨。
"还在狡辩!"
"照顾家人需要换国籍?"
"心在中国?钱在新加坡吧!"
"赶紧滚出中国!"
陆泽的公关团队连夜赶出第二份声明,强调他这些年为国内公益事业捐款超过一千万,参加了无数次慈善活动。
可网友根本不买账。
"捐款?你在国内赚了多少?两个亿吧?捐一千万算什么?"
"而且你那些公益活动,哪次不是要出场费的?"
"现在知道拿慈善说事了?早干嘛去了?"
更要命的是,有人开始扒陆泽的财务状况。
一个自称财经博主的网友发了篇长文,详细分析了陆泽这三年的收入和税收情况。
"2020年到2022年,陆泽在国内的商演、代言、版权收入总计约2.3亿。按国内税率,他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约8000万。
可如果他把收入转到新加坡公司,只需要缴纳1500万左右。这中间的差额,高达6500万。"
这篇文章迅速传播,评论区全是怒骂。
"原来是为了避税!"
"赚中国的钱,交外国的税!"
"太恶心了!"
第二天,陆泽的几个代言品牌开始撇清关系。
某运动品牌率先发声明:"即日起解除与陆泽的代言合同。"
某手机品牌紧随其后:"我们的品牌代言人必须符合国内消费者的价值观。"
连四川文旅局都发了官方声明:"经核实,陆泽已不具备担任四川文旅大使的资格,即日起解除合作。"
陆泽的世界在72小时内崩塌了。
04
2023年2月20日,文化部召开紧急会议。
会议室里坐满了文化和旅游系统的官员。
"陆泽事件影响很恶劣。"
一位领导敲着桌子。
"他不是个例。这几年有多少艺人入了外籍,还在国内按本土艺人的标准赚钱?这是对行业规则的践踏,也是对观众的欺骗!"
另一位领导接话。
"关键是收费问题。外籍艺人在华演出,本就有相关规定,收费不能和国内艺人一样。可现在很多人打擦边球,隐瞒身份,溢价收费,这必须管!"
会议持续了三个小时。
最后,文化部决定出台一份新规定。
2023年2月25日,文化部正式发布《外籍演艺人员国内演出管理办法》。
文件很长,但核心内容只有几条:
第一,外籍演艺人员在华演出,必须提前向主管部门申报外籍身份,不得隐瞒。
第二,外籍演艺人员的演出收费标准,需与同级别外籍艺人持平,不得借"本土人设"溢价。
第三,隐瞒外籍身份的艺人,将被限制在华演出资格,情节严重者禁止入境。
第四,与隐瞒外籍身份艺人合作的主办方,需承担连带责任,接受罚款和行业整顿。
这份文件一出,整个娱乐圈都震动了。
陆泽团队看到新闻,所有人都愣住了。
"完了。"
小王瘫坐在椅子上。
"彻底完了。"
陆泽没说话。
他只是盯着文件,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限制在华演出资格"这几个字,像钉子一样扎在他心上。
第二天,陆泽接到的第一个电话,来自某音乐节主办方。
"陆老师,实在不好意思。"
对方语气客气但坚决。
"根据文化部的新规定,我们不能邀请有隐瞒外籍身份记录的艺人。您的演出,我们只能取消了。"
"违约金......"
陆泽艰难地说。
"违约金我们会按合同支付。"
对方说。
"但以后的合作,恐怕就没机会了。"
挂了电话,小王的手机也响了。
是另一个音乐节的负责人。
内容一模一样:取消演出,支付违约金,以后不再合作。
一个上午,陆泽团队接到了五个解约电话。
三个音乐节,两个商演,全部取消。
小王算了一下,这些演出原本能赚六百万。现在全没了,还得倒赔违约金两百万。
更要命的是,正在洽谈的几个项目,也全部黄了。
某卫视的跨年晚会,原本已经谈好了价格,突然通知不合作了。
某品牌的代言,已经拍了广告样片,也紧急叫停了。
某直播平台的年度盛典,本来要陆泽压轴,现在换成了别的歌手。
陆泽的工作日程表,在一周之内被清空了。
2月28日,最后一根稻草压下来。
四川文旅局不光解除了代言合同,还要求陆泽退还三年代言费的百分之六十——因为他在担任文旅大使期间,隐瞒了外籍身份,违反了合同中"必须具备中国国籍"的条款。
小王拿着律师函,手都在抖。
"陆哥,他们要我们退九百万。"
陆泽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北京。
"退吧。"
他说。
"打官司也赢不了,而且一打官司,这事又要上热搜,到时候更麻烦。"
小王点点头。
他知道陆泽说的对。现在全网都在骂陆泽,任何负面新闻都会被放大。
可九百万啊,这是陆泽大半年的收入。
加上其他的违约金、解约赔偿、公关费用,陆泽这两个月已经赔了一千五百万。
而他的收入,归零了。
3月初,陆泽试图申请几个音乐节的演出资格。
他让小王去找主办方,说可以降价,一场只要六十万。
主办方很客气地拒绝了。
"陆老师,不是价格的问题。"
对方说。
"文化部的规定您也看到了,您有隐瞒外籍身份的记录,我们不敢冒这个险。万一被查出来,我们主办方也要承担连带责任。"
陆泽又降价。
"五十万,怎么样?"
对方还是拒绝。
"陆老师,您别为难我。现在谁敢用您啊?网上骂声一片,我们要是邀请您,观众都不答应。"
陆泽挂了电话,靠在沙发上,闭上眼睛。
他知道,国内的市场,他已经回不去了。
05
3月中旬,陆泽的社交账号评论区彻底失控了。
每条微博下面,都是成千上万条骂声。
"骗子!"
"滚出中国!"
"你还有脸发微博?"
"赶紧注销账号!"
陆泽发了一条为灾区祈福的微博,评论区全是嘲讽。
"现在知道关心国内了?"
"你不是新加坡人吗?管好你自己的国家吧!"
"假惺惺!"
他的超话里,曾经的粉丝正在大规模脱粉。
超话主持人发了一条置顶帖:"即日起,本超话不再支持陆泽。大家自由选择,脱粉不回踩。"
帖子下面,全是脱粉声明。
"陆泽,我喜欢了你三年,今天正式脱粉。不是因为你入了外籍,是因为你骗了我们。"
"我以为你是真的爱国,原来都是演的。失望,再见。"
"从今天起,你的歌我一首都不会再听。"
超话人数从两千万跌到八百万,只用了一个月。
更可怕的是,有粉丝组织了"反陆泽联盟"。
他们在各大平台抵制陆泽的作品,给他的歌曲打一星,在音乐平台留言区骂他,还制作了各种讽刺他的表情包和视频。
陆泽的歌曲播放量断崖式下跌。
《星辰大海》原本日播放量稳定在五百万,现在只有二十万,还大部分是来黑他的。
专辑销量更惨,新专辑本来预售了三十万张,现在退款的就有二十五万。
陆泽的经纪公司也扛不住了。
老板亲自打电话给他。
"陆泽,公司的意思是,你这段时间先别露面了。"
"什么意思?"
陆泽问。
"雪藏我?"
"不是雪藏,是......"
老板顿了顿。
"是让你休息一段时间,等风头过了再说。"
陆泽冷笑。
"风头?这种事能过去吗?"
老板沉默了。
他当然知道,这种事很难过去。陆泽的人设彻底崩了,粉丝跑了,市场没了,就算再等两年,也不一定能翻身。
"公司会继续履行合约,但是......"
老板说。
"但是不会再给我资源了,对吧?"
陆泽接话。
"对不起。"
老板说完,挂了电话。
陆泽坐在空荡荡的工作室里。
团队成员已经走了大半。宣传、造型、助理,能走的都走了。现在只剩下小王和两个老员工,还在苦苦支撑。
"陆哥,要不......"
小王欲言又止。
"要不我们去海外发展?"
陆泽抬起头。
"海外?"
"对,您不是有新加坡身份吗?"
小王说。
"在那边开几场演唱会,或者去其他国家试试,总比在国内干耗着强。"
陆泽想了想,点点头。
这可能是唯一的出路了。
3月底,陆泽飞到新加坡。
他联系了当地的几个演出公司,想在那边办演唱会。
"陆先生,您在新加坡的知名度......"
对方很委婉。
"说实话,不太高。"
陆泽愣住。
"我在国内是顶流啊。"
"国内是国内,新加坡是新加坡。"
对方笑了笑。
"这边的华人观众,更喜欢港台歌手,对内地歌手了解不多。而且......"
"而且什么?"
"而且您在国内的负面新闻,这边也有报道。很多人知道您是因为争议,不是因为作品。"
陆泽的心凉了半截。
他又去了几家演出公司,得到的答复都差不多。
有的直接拒绝:"陆先生,您现在的商业价值不适合办大型演唱会。"
有的愿意合作,但条件苛刻:"我们可以办,但您的出场费只能按新人标准,一场二十万新币,场地、宣传费用您自己出。"
二十万新币,大约一百万人民币。
听起来不少,可场地租金就要五十万,宣传费三十万,团队成本二十万。算下来,陆泽一场演唱会只能赚二十万,还不如以前在国内一场商演。
可他没有选择。
4月,陆泽在新加坡办了一场小型演唱会。
场地只能容纳三千人。
票价定在680新币,大约3500人民币,比国内演唱会还贵。
可门票只卖出去一千张。
宣传期间,陆泽在社交平台发了好几条预热微博,评论区全是嘲讽。
"还敢办演唱会?"
"谁去看啊?"
"建议改名'骗子演唱会'。"
就连新加坡当地的华人论坛,也在讨论他。
"这人不就是那个隐瞒国籍的歌手吗?"
"我不会去看,支持骗子等于支持欺诈。"
"票价还这么贵,当我们是冤大头?"
演唱会当天,陆泽站在后台,透过缝隙看台下。
三千人的场地,只坐了一千人,还有很多是拿赠票来的。空荡荡的座位,让整个场馆显得格外冷清。
更让他难堪的是,台下还有几十个"黑粉"。
他们举着牌子,上面写着"虚假人设"、"骗子歌手"、"陆泽滚出娱乐圈"。
保安想赶他们走,可他们买了票,有权利进场。
演唱会勉强开始。
陆泽唱了第一首歌《星辰大海》,台下稀稀拉拉的掌声。
唱到副歌部分,那些黑粉突然站起来,齐声喊:"骗子!骗子!骗子!"
陆泽停了下来。
他看着台下那些愤怒的面孔,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保安冲过去,把那些人请了出去。
演唱会继续,可气氛已经完全被破坏了。
台下观众开始陆续离场。唱到第五首歌的时候,场内只剩下不到六百人。
陆泽站在舞台中央,看着越来越空的座位,眼眶发红。
他想起三年前在北京开演唱会的场景。
那时候,场馆爆满,加座都供不应求,粉丝举着荧光棒齐声合唱,那种感觉像是站在世界之巅。
现在,一切都没了。
演唱会草草结束。
陆泽回到后台,卸了妆,瘫坐在椅子上。
小王走进来。
"陆哥,这场演唱会......"
"亏了多少?"
陆泽问。
"连成本都没收回来,亏了六十万新币。"
小王说。
陆泽闭上眼睛。
六十万新币,大约三百万人民币。
这场演唱会,不光没赚钱,还倒赔了三百万。
06
5月,陆泽试图做最后的挽回。
他联系了国内几家公益机构,表示愿意捐款。
"我想为灾区捐两百万。"
陆泽在电话里说。
对方沉默了几秒。
"陆先生,我们很感谢您的善意。但是......"
"但是什么?"
"但是您现在的社会形象比较负面,如果公开您的捐款信息,可能会引起争议,反而对我们的工作不利。"
对方很委婉。
"所以,如果您真心想捐,可以匿名。"
陆泽挂了电话,苦笑。
连公益机构都不敢公开接受他的捐款了。
他还是捐了钱,匿名,两百万。
可很快就有人扒出来,说这笔匿名捐款就是陆泽捐的。
网友们的反应出奇一致。
"现在知道捐钱了?"
"洗白呗,套路。"
"以前接公益活动都要出场费,现在装什么好人?"
更有业内人士爆料,陆泽之前参加的几次公益活动,每次都收五到十万的"出场费",美其名曰"团队成本"。
这条爆料冲上热搜,陆泽的形象再次跌入谷底。
他的公关团队想发声明反驳,可小王拦住了。
"陆哥,算了。"
小王说。
"现在说什么都没用,反而越描越黑。"
陆泽坐在沙发上,看着手机屏幕上那些刺眼的评论。
他想起三年前,自己刚火的时候。
那时候他发一条微博,评论区全是"陆哥加油"、"永远支持你"、"国民歌王"。
现在,全是骂声。
他想起第一次上春晚的时候。
那天晚上,他在舞台上唱《我和我的祖国》,台下观众起立鼓掌,导播的镜头给了他好几个特写。
那一刻,他觉得自己是真正的国民歌手。
可现在,所有人都说他是骗子。
他想起在四川接受文旅大使聘书的那天。
领导握着他的手说:"陆泽,你是四川的骄傲,希望你能把四川的美传播到全国。"
他当时很骄傲,觉得自己真的为家乡做了贡献。
可现在,家乡也不要他了。
陆泽的母亲从新加坡打来电话。
"儿子,网上那些话你别放在心上。"
老人的声音很温柔。
"妈知道你是个好孩子,那些人不了解你。"
陆泽听着母亲的话,眼泪掉了下来。
"妈,我是不是做错了?"
"没有没有,你没做错。"
母亲说。
"你只是想给家里更好的生活,想让我和你爸看病方便,这有什么错?"
"可是......"
陆泽哽咽了。
"可是我不该瞒着大家,不该继续按国内价收费,不该......"
他说不下去了。
母亲在电话那头也沉默了。
过了很久,老人叹了口气。
"儿子,人这一辈子,总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陆泽挂了电话,一个人坐在黑暗里。
他想起小王之前说的话:"陆哥,国籍无高低,可诚信有底线。"
他跨过了那条底线。
6月,陆泽在社交平台发了一条长文。
标题是《致歉》。
他在文章里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我不该隐瞒外籍身份,不该继续以国内艺人标准收费,不该欺骗粉丝和合作方。这一切都是我的错,我向所有人道歉。"
他还写道:"这三个月,我每天都在反思。我明白了,无论我的理由是什么,欺骗就是欺骗,没有任何借口。我失去了事业、粉丝、口碑,这都是我应得的惩罚。"
最后,他说:"我不奢求大家的原谅,只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其他人一个警示:诚信是做人的底线,丢了诚信,再高的人气也会塌。"
这条长文发出后,转发量过万。
可评论区依旧不友好。
"现在知道道歉了?"
"早干嘛去了?"
"道歉有用的话,要法律干嘛?"
也有少数人说:"虽然他做错了,但至少敢承认错误,这一点还算有担当。"
可这样的声音,很快就被骂声淹没了。
7月,陆泽申请了几个国内音乐节的演出资格。
全部被拒。
他降低了价格,从一百二十万降到六十万,再降到四十万。
还是没人要。
"陆老师,真不是价格问题。"
一个主办方负责人私下对小王说。
"现在谁敢用他?文化部的规定还在,他有隐瞒外籍身份的记录,我们不能冒这个险。而且,观众也不买账,我们要是邀请他,门票都卖不出去。"
陆泽彻底死心了。
国内的市场,他回不去了。
07
8月,陆泽试图在海外打开市场。
他联系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几个演出公司。
"陆先生,您在海外的知名度......"
美国那边的经纪人很直接。
"几乎为零。"
"我在国内有两千万粉丝。"
陆泽说。
"那是国内。"
经纪人说。
"在美国,能听懂中文歌的华人观众本来就少,而且他们更喜欢港台或者欧美歌手。您想在这边办演唱会,除非票价定得很低,而且要做大量宣传。"
陆泽问了价格。
"演出费多少?"
"按您现在的知名度,一场大概三万美金。"
经纪人说。
三万美金,大约二十万人民币。
这是陆泽在国内巅峰时期的六分之一。
可他没有选择。
9月,陆泽在洛杉矶办了一场演唱会。
场地只能容纳一千人,票价80美金。
门票只卖出去四百张。
演唱会当晚,台下观众稀稀拉拉,大部分是在美国的华人。
陆泽唱了十首歌,台下反应平淡,没有尖叫,没有合唱,只有礼貌的掌声。
唱到《星辰大海》的时候,他看见台下有几个观众在玩手机。
那一刻,陆泽觉得自己像个小丑。
演唱会结束后,他回到酒店,算了一笔账。
场地费、宣传费、团队成本、机票酒店,全加起来三十万人民币。
票房收入只有二十万。
又亏了十万。
小王坐在旁边,看着账单,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陆哥,要不......"
小王犹豫了很久。
"要不咱们别做了。"
陆泽抬起头。
"什么意思?"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小王说。
"国内回不去,海外又打不开,每办一场演唱会就亏一次钱。您这两年赚的钱,已经赔得差不多了。再这样下去......"
陆泽沉默了。
他知道小王说的对。
这半年,他赔了两千多万。
账上的钱,只剩下三千万。
而团队每个月的成本是五十万,办一场演唱会亏二十到五十万。
这样下去,一年后他就破产了。
"那你说怎么办?"
陆泽问。
"解散团队,您自己休息一段时间。"
小王说。
"等两年,等这事过去了,再看有没有机会。"
陆泽点点头。
他知道,这是唯一的选择了。
10月,陆泽解散了团队。
小王、造型师、助理,所有人都拿到了遣散费,各自离开。
陆泽一个人留在新加坡,住在那套海景公寓里。
他每天起床,去海边跑步,回来做饭,看书,偶尔弹弹吉他。
日子过得很平静,可心里很空。
他想起三年前,每天都有无数个通告,无数个活动,无数个采访。
那时候他累,可充实。
现在他闲,可迷茫。
11月,陆泽在新加坡又办了一场小型演唱会。
这次他学聪明了,场地只租了五百人的小剧场,票价降到480新币。
门票卖出去三百张。
演唱会那天,陆泽站在台上,看着台下三百个观众。
他们大多是中年华人,表情平静,没有年轻粉丝的那种狂热。
陆泽唱完第一首歌,台下掌声稀落。
他突然很想哭。
三年前,他在北京开演唱会,五万人的场馆座无虚席,粉丝举着荧光棒齐声合唱,那种感觉像是被全世界拥抱。
现在,只有三百个观众,还有一半是礼貌性地鼓掌。
演唱会结束后,陆泽回到后台。
化妆师帮他卸妆。
"陆先生,您还会回国内发展吗?"
化妆师问。
陆泽摇摇头。
"回不去了。"
化妆师叹了口气。
"其实您的歌挺好听的,可惜......"
可惜什么,她没说完。
陆泽知道她想说什么。
可惜他自己作死,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这场演唱会,陆泽没赚钱,也没亏钱,算是打平。
可他知道,这可能是他职业生涯的常态了。
小剧场,几百个观众,不赚不亏。
再也回不到巅峰了。
12月底,海外媒体报道了陆泽的近况。
标题很刺眼:"中国前顶流歌手在新加坡遇冷,口碑崩塌难翻身"。
文章里写:"陆泽曾是中国最红的歌手之一,凭借《星辰大海》火遍全网。可他因隐瞒外籍身份、溢价收费被曝光后,事业一落千丈。如今在新加坡办小型演唱会,观众寥寥,风光不再。"
这篇报道被转到国内,又上了热搜。
评论区全是嘲讽。
"活该。"
"自作自受。"
"当初赚钱的时候怎么不想想今天?"
陆泽看着这些评论,关掉了手机。
他坐在阳台上,看着新加坡的夜景。
这座城市很美,灯火辉煌,干净整洁。
可他一点都不快乐。
08
他想起三年前,自己刚火的时候,站在这座城市的舞台上,万众瞩目,风光无限。
他以为那是他应得的。
他以为只要红,就能为所欲为。
他以为粉丝会永远支持他,合作方会永远需要他,市场会永远接纳他。
他错了。
观众可以接受他选择外籍身份,但不能容忍他隐瞒和欺骗。
粉丝可以理解他想要更好的生活,但不能原谅他利用"爱国"人设赚钱。
市场可以给他机会,但不会给骗子第二次机会。
诚信,是做人的底线。
他跨过了那条线,就要付出代价。
现在,他在新加坡过着平静的生活。
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粉丝,没有舞台。
偶尔在小剧场唱几首歌,台下稀稀拉拉的观众,不赚不亏。
他的社交账号已经很少更新了。
偶尔发一条日常,评论区依旧是嘲讽和质疑。
他不再回应,也不再解释。
因为他知道,说什么都没用了。
三年前,他是国民歌王。
三年后,他是过气歌手。
这一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
正如网友所说:"国籍无高低,但诚信有底线。丢了诚信,再高的人气也会塌。"
陆泽用三年时间,从巅峰跌落谷底。
他失去了事业、粉丝、口碑,失去了所有。
可他也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
人这一辈子,最不能丢的,就是诚信。
夜深了。
陆泽关掉化妆间的灯,走出工体。
北京的街道依旧热闹,可没有人认出他。
他走在人群中,像个陌生人。
这座城市,曾经给了他一切。
现在,他什么都不剩了。
他抬头看天,北京的夜空看不见星星。
可他突然想起《星辰大海》的歌词:
"前方是星辰大海,身后是万家灯火......"
只是现在,他的前方一片黑暗。
身后的万家灯火,也都不属于他了。
(注明:本文情节存在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