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西方盟友靠不住?泰国军购突变:潜艇核心舍德选华,不再只买船壳!

2025-08-30

近期,泰王国在军事采购领域的一系列精明决策,无疑是国际舞台上的一出精彩大戏。一边是其海军舰船的现代化升级,选择了西班牙的技术支持,从北大年级护卫舰到071E型两栖船坞运输舰,似乎都偏爱西方风范。可转眼间,一笔更深远的采购却悄然落定:中国潜艇,甚至连核心的发动机都由中国制造,替代了原定的德国型号。

这哪里是简单的买卖,分明是曼谷在防务策略上的一次深刻转向。究竟是哪些深层因素,包括经济制约、地缘政治博弈、对盟友可靠性的重新评估,以及对战略自主的渴望,共同塑造了泰国独特的防务现代化路径,成为外界探究的焦点。泰国在国防采购上展现出一种高度务实且灵活的策略,它在平衡成本效益、分散风险与维护国家利益之间寻求最佳点。在全球力量格局重塑的背景下,泰国正逐步增强与中国的防务合作,以实现更深层次的战略自主。

曼谷的“万国牌”哲学

长久以来,泰国的军事采购就带着一股子“混搭风”,堪称军备界的“万国牌”大师。他们惯于采用中国船体,再巧妙地融入西方设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采购模式。早年间,泰国从中国采购的仅限于基础舰体结构,而关键的作战系统,比如火控和雷达,无一例外都来自西方供应商。这种策略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的053HT型护卫舰项目,那时便已初露端倪。

到了2002年,采购的北大年级护卫舰集成了意大利雷达与德国火控系统,这种“取百家之长”的思路一脉相承。近期交付的071E型两栖登陆舰,同样配备了西班牙火控与以色列光电系统。这种分散采购与组装的方式,就像我们自己攒电脑,往往比购买一整套“品牌机”更具成本效益。它不仅有助于控制总成本,还提供了支付上的灵活性,而自主集成也意味着后续维护成本可能更低。

泰国国防开支面临着实实在在的财政压力。其国防预算在2020年达到76亿美元的高点后便有所下降,近期已降至约58亿美元水平。陆军部门在国防预算中占据了约一半的比例,留给海军的年度预算通常不超过15亿美元。这笔资金仅能勉强维持海军日常运营,更新装备的空间捉襟见肘,使得成本控制成为海军采购时的重中之重。

在外交舞台上,泰国始终奉行平衡策略,避免过度倾向或依赖单一国家,其军备采购策略正是这种多元化、非结盟立场的真实写照。这种在防务采购方面的战略,与许多奉行不结盟政策的国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东南亚区域各国普遍倾向于多元化的军事装备采购,这种分散风险的策略,很大程度上源于过去被欧美限制供应的经验教训,可谓是吃一堑长一智。

放眼周边,印度尼西亚的案例足以说明问题:在乌克兰局势动荡后,他们将坦克采购从乌克兰转向了中国的VT-4。菲律宾一面与美国进行军事演习,一面也对中国的巡逻舰订单持开放态度。越南的军事装备来源更是五花八门,包括荷兰护卫舰、以色列导弹艇和俄罗斯飞机,这些都印证了“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采购智慧,是小国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的本能。

西方盟友的冷暖自知

近期区域冲突的阴影和西方供应商日益政治化的行为,无疑促使泰国重新审视其传统伙伴的可靠性。边境冲突期间,泰国与邻国边境地区近期爆发了军事摩擦,柏威夏寺附近的地区甚至出现了炮击事件,火光冲天。然而,西方国家的反应却让泰国感到一丝寒意和不满:瑞典曾暂停向泰国提供“鹰狮”战斗机的备用零件,而美国方面也曾发出提高关税的威胁,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泰国人逐渐认识到,所谓的传统盟友,在关键时刻也会优先考虑自身利益。德国口中所谓的技术高标准和欧盟的严格制度,在泰国看来,有时更像是一种政治施压的工具。德国对技术优势的宣称和军售禁令,在泰国眼中,已然成为政治博弈的筹码。这让泰国在潜艇采购案中吃尽苦头,早在2017年就签署了购买中国S26T型潜艇的合同,满心期待。

最初,该潜艇计划安装德国MTU396系列发动机,这是世界公认的优质产品。然而,2019年,欧洲方面却以出口限制为由,拒绝为中国建造的泰国潜艇提供发动机。德国供应商明确表示不会为中国制造的舰船平台提供发动机,导致尽管泰国已支付预付款,潜艇船体仍在中国船厂处于待工状态,项目长期停滞,犹如一笔烂尾工程,让泰国海军焦急万分。

正当泰国进退维谷之际,中国方面迅速提出了国产CHD620发动机作为替代选项。据称,CHD620发动机在噪音控制和续航能力上可与德国产品匹敌甚至超越,并且巴基斯坦海军已成功将其投入使用,经受住了实战考验。CHD620发动机已获得英国劳氏船级社等国际权威机构的认证,巴基斯坦甚至对CHD620发动机进行了1000小时的极端环境测试,验证了其在严苛条件下的可靠性。

中国提供的,是一种非威胁性的合作模式,以及高效的零件供应和本地化服务,这与西方国家有时采取的限制性措施形成了鲜明对比,更显人性化。泰国曾因顾虑美国方面的反应而迟疑不决,毕竟大国的脸色不得不看。泰国海军内部对中国发动机的性能有信心,但政治层面曾有阻力,国内保守派系因政治考量,不愿为执政党(为泰党)的政绩加分,这让决策过程变得复杂而漫长。

然而,边境冲突的现实压力,最终加速了泰国政府批准中国潜艇采购案的进程,并同意以中国发动机替代原计划的德国型号,结束了长达四年的僵局。中国发动机方案在泰国议会获得了压倒性的支持,这并非偶然。泰国此举不仅是成本考量,更是出于战略自主和国家生存智慧的深思熟虑,这项决定标志着泰国在战略自主理念上的全面成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边境冲突的炮火,为小型国家敲响了警钟,促使其重新审视战略选择,毕竟生存是第一要义。泰国国内经济面临挑战,政治高层变动频繁,军方与政府关系微妙复杂。现任泰国政府面临着经济挑战和复杂的内部派系斗争,军方与政府之间的支持关系并非完全稳固。此次军购的通过,有助于稳定国内政治,并向西方展示其战略自主性,可谓一石二鸟。

从混搭到深度融合

随着全球格局的演变和自身需求的升级,泰国在防务采购上正从简单的“船壳加西方系统”模式,逐步走向更深层次的系统集成与本土化能力建设,这是一种战略上的进化。中国在海军装备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其科技实力已今非昔比,为更全面的防务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让泰国有了更多选择。然而,对于中国制造商而言,此类定制化项目可能因利润率不高而不具生产优先性。

这些定制化项目被认为投入大、回报小,整合多元化西方系统至中国平台,技术复杂且成本高昂,难以完全符合泰国有限的预算。当前,中国造船业正专注于建造如055型驱逐舰和大型航空母舰等国内重点项目,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向推动泰国寻求更完整的中国解决方案,以获得更高效的交付。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基础设施合作,也为泰国东部经济走廊提供了发展支持,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合作。

潜艇采购的最终落实,无疑有助于巩固国家安全,并为经济及产业升级提供稳定基础,这是长远发展的考量。将不同西方国家子系统整合到中国船体上的复杂性与高成本,以及协同效应不“丝滑”的现实挑战,促使泰国重新思考,毕竟谁也不想买一个“缝合怪”。对单一外部供应商如发动机、芯片、导弹的过度依赖蕴含战略风险,而选择中国发动机,正是泰国对技术自主和供应链安全的深切重视。

泰国这种不依赖单一来源、多方合作的模式,无疑为东南亚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新加坡、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也采纳了类似的多元化策略,这表明“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已成为区域共识。小型国家深知,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提升自身实力才是根本。中国提供的包含技术支持、服务效率和售后保障的综合解决方案,在东南亚日益受到欢迎,其性价比和可靠性正逐渐赢得口碑。国际地缘政治因素,而非单纯的技术差异,往往是某些国家选择欧美武器的主因,这背后是复杂的利益考量。

后冷战时期,国际格局为小型国家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不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当代国际关系呈现多维度特征,而非简单的站队选择,这考验着每一个国家的战略智慧和外交手腕。

笔者以为

泰国在军事采购上的演变,从早期偏好中国船壳搭配西方系统,到近期果断接纳中国核心动力系统,清晰地反映了其在经济压力、地缘政治博弈和对战略自主追求下的动态调整。这种“混合搭配”的模式,既是成本控制的体现,也是对外部不确定性的一种风险对冲,更是其在复杂国际关系中寻求平衡与韧性的具体实践。

随着中国防务技术实力的持续提升和西方供应商政治化倾向的加剧,泰国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将可能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的军事技术合作,以构建更加多元、自主和可靠的国防体系。泰国军购的案例,是全球小型国家在大国竞争背景下,如何灵活运用外交与经济手段,维护国家利益和战略平衡的一个生动缩影,其经验对其他寻求战略自主的国家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