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超全的电商控价流程,控价前必看!
2025-07-11
要实现全面、有效的电商控价,需遵循“准备-监控-沟通-处理-维护”的闭环流程,覆盖从源头规范到长期管控的全环节。以下是超全电商控价流程(控价前必看,结合一线实操与平台规则):
一、控价前的准备工作(基础保障)
控价的核心是“有规则可依、有证据可用”,需提前完成以下准备:
建立统一价格体系
价格区间设定:根据品牌定位、成本、市场需求及竞争态势,明确产品的最低售价(限价)与合理波动范围(如±10%),避免价格过高影响销量或过低损害品牌形象。
折扣与促销管理:统一各渠道促销规则(如618、双11的折扣力度),禁止经销商私自大幅降价;设定促销期限(如限时限量),避免长期低价导致价格体系崩溃。
价格公示:通过品牌官网、社交媒体、经销商群等渠道公示价格政策,提高透明度,让消费者与卖家清晰知晓“合规价格”。
价格调整机制:建立灵活的价格调整流程(如季度/年度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确保价格体系适应竞争需求。
明确控价目标控价不是“一刀切”,需根据品牌阶段确定核心目标:
新品牌:维护品牌形象(避免低价倾销导致消费者对品牌价值的质疑);
成熟品牌:稳定市场份额(防止经销商乱价抢单,保障线下渠道利润);
高端品牌:保障渠道利益(确保经销商有足够利润空间,避免窜货)。
准备资质与工具
知识产权资质:注册并备案商标证(R标)、专利证(外观/实用新型/发明)、作品登记证(产品图片、宣传文案),为后续投诉提供法律依据。
价格监控工具:使用专业监控软件(如慢慢买、价格狗、店侦探)或第三方控价公司的工具,实时跟踪电商平台(淘宝、拼多多、京东、抖音等)的产品价格,设置价格预警(如低于限价10%时触发警报)。
二、监控与发现违规(精准定位问题)
控价的关键是“及时发现乱价”,需通过“工具+人工”结合的方式实现:
实时价格监控利用监控工具扫描全平台的品牌产品链接,重点监控:
未授权店铺的低价销售;
授权经销商的违规降价(如低于限价);
假货/窜货产品的价格混乱。监控频率:每周1-2次(大促期间每天1次),确保及时发现问题。
数据分析与人工复核
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识别价格波动的幅度、频率(如某款产品连续3天低于限价)、低价来源(如某地区经销商窜货)、违规类型(如未授权销售、假货)。
人工复核:避免工具误判(如促销活动中的临时降价),确认违规行为的真实性(如查看店铺是否有授权、产品是否为假货)。
三、沟通与协商(先礼后兵)
对于初次违规或情节较轻的卖家,优先通过沟通协商解决,避免激化矛盾:
发布通告函件以品牌方名义发布**《渠道价格管控函》或《警告函》**,明确告知卖家:
品牌的价格政策(如最低售价);
违规后果(如投诉下架、取消合作);
整改期限(如3天内改价或下架)。通告可通过卖家旺旺、微信、平台站内信发送,同时抄送至平台客服(留证)。
一对一沟通对未响应通告的卖家,由品牌方或第三方控价公司进行一对一沟通:
出示品牌授权证明(证明自身身份);
提供渠道管控文件(如经销商协议、价格政策);
协商解决方案(如改价至限价以上、下架违规链接、纳入授权体系)。对于配合的卖家,可给予奖励(如市场推广支持、年终返利),将其发展为授权经销商;对于不配合的卖家,进入下一步处理。
四、投诉与处理(强制管控)
对于顽固违规(如多次沟通不配合、销售假货)的卖家,需采取强制手段,通过平台规则或法律途径解决:
平台知识产权投诉(最常用)利用电商平台的知识产权保护后台(如阿里知识产权平台、拼多多知识产权投诉中心),针对卖家的侵权行为发起投诉:
商标侵权:卖家未经授权使用品牌商标(如logo、名称);
版权侵权:卖家盗用品牌的产品图片、宣传文案(需提供作品登记证);
专利侵权:卖家销售侵犯品牌专利的产品(需提供专利证及评价报告)。投诉需提交证据材料(如商标证、侵权链接截图、作品登记证),平台审核通过后,将下架违规链接、扣除店铺分(影响店铺流量),严重者关闭店铺。
假货投诉(打击假冒)对于销售假货的卖家,可通过购买鉴定方式投诉:
购买违规链接的产品;
由品牌方出具**《假货鉴定报告》**(需加盖公章);
向平台提交购买记录、鉴定报告、快递单号等证据,要求平台认定为假货并处理(如下架链接、关闭店铺)。
举报与行政投诉(借助平台规则)
平台规则举报:针对卖家的违规行为(如虚假宣传、违规促销、售假),向平台发起举报(如淘宝的“举报中心”、拼多多的“投诉卖家”);
工商投诉:以消费者名义向卖家所在地的12315投诉(如销售假货、虚假宣传),要求工商部门介入调查;
消费者投诉:鼓励消费者向平台投诉违规卖家(如“假货”“价格欺诈”),增加平台对卖家的处罚压力。
法律手段(终极威慑)对于严重违规(如大规模售假、多次投诉不改正)的卖家,可采取法律手段:
发送律师函:由律师出具**《律师函》**,告知卖家侵权后果(如赔偿损失、承担法律责任);
起诉:向法院提起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或不正当竞争诉讼,要求卖家停止侵权、赔偿损失(如品牌方因乱价导致的利润损失);
平台披露信息:要求平台披露卖家的真实身份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地址),为起诉提供依据。
利用平台规则打击(辅助手段)
大额买货退货:针对拼多多等平台的卖家,通过大额购买(如100件)后立即退货,导致卖家无法及时发货(违反平台发货规则),从而被平台处罚(如扣除保证金、限制店铺流量);
差评攻击:通过购买产品后给予差评(需真实评价),影响卖家的店铺评分(降低消费者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