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三元健身革命 上海破局 商业向善
2025-10-10
#科学颜论进行时#
三元健身革命 上海破局 商业向善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
健身一小时。
只要3块钱。
比一杯蜜雪冰城还便宜。
这不是促销噱头。
更不是慈善实验。
而是一门经过精密计算的生意——九回体育用一种颠覆传统的方式。
悄然改写了健身行业的规则。
💸 极致成本控制:零租金奇迹
传统健身房最大的成本是什么?
答案是租金。
在核心商圈。
月租动辄20万元。
教练工资还要另算10万+。
九回体育创始人罗伟舜算了一笔账。
他们通过与各区相关部门合作。
获得社区公共健身空间的运营权。
省去了租金成本。
单店前期投入约30-40万元用于改造。
每月运营成本仅2000元左右。
主要支付器材维护和系统运维。
没有前台。
没有教练。
没有销售。
用户扫码进出。
全程自助。
💰 盈利模型:小赚但可持续
九回健身房采用分时段收费:
上午3元。
下午6元。
晚上9元。
单店月营收可达1.5万元左右。
扣除运营成本。
处于微利状态。
虽然不如传统健身房暴利。
但财务模型健康得多。
不会突然“跑路”。
🏀 从共享球场起家的进化之路
九回体育并非一开始就做健身房。
2017年。
团队发现社区球场要么空置。
要么被私人乱收费。
环境脏乱。
他们与上海静安区合作。
推出智能共享球场。
扫码进出。
无人化管理。
价格亲民:
上午免费。
下午5元。
晚上8元。
而同地段商业球场收费高达60-100元。
共享球场成功后。
许多社区主动邀请他们运营闲置健身空间。
2018年。
第一家“3元健身房”诞生。
直接沿用球场定价策略。
只是每档增加1元。
🌊 逆势扩张的2022年
当传统健身房陷入倒闭潮时。
九回体育却在上海逆势开出20多家新店。
为什么?
疫情期间。
人们活动范围受限。
社区健身房成为刚需。
只要开门。
就有人来。
更重要的是。
它满足了当代年轻人的真实需求:
低价。
无推销。
无社交压力。
这里没有令人尴尬的推销。
没有震耳的音乐。
每个人都戴着耳机。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 意想不到的用户群体
三元健身房无意中打破了社会阶层壁垒。
成为连接不同人群的社区枢纽。
用户画像令人惊讶:
年轻白领。
外卖骑手。
值班保安。
社区老人。
这些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交集的人群。
因为极低门槛的公共空间。
共享同一批器械。
一位用户感叹:
“在这里。
Lululemon和老头背心。
一千块的Hoka和9块9的飞跃。
出现在同一空间毫无违和感。”
⚠️ 挑战与未来
三元健身房并非没有挑战。
选址至关重要。
上海西站一家门店因远离居民区。
客流稀少。
器材维护更复杂:
每月损耗成本2000-3000元。
外部竞争加剧:
一些商业健身房推出60元月卡。
平均每天仅2元。
面对这些挑战。
九回体育选择放缓扩张。
回归共享球场主业。
耐心等待机会。
🌟 健身的民主化
三元健身房的价值远超出商业范畴。
它让健身从“贵族运动”回归本质。
成为一项没有门槛的基本权利。
这里没有年卡绑架。
没有身材焦虑。
只有最纯粹的运动本身。
当健身比坐地铁还便宜。
当运动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
一个更健康。
更平等的社会。
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
—
这篇文章基于公开媒体报道和行业分析。
希望对您了解新型健身商业模式有所启发。
健康不应是奢侈品。
而应是日常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