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美国威胁中国加征100%关税,半天时间不到又公开表态“没打算打贸易战”?特朗普:美国是想帮助中国
2025-10-26
特朗普刚对中国“掀桌子”,高调喊出100%关税,半天时间都不到,美国贸易代表就急忙改口说“没打算打贸易战”。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行政令时,意气风发地宣布将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10%基准关税,并对中国商品税率飙升至145%。但就在签署仪式结束后几小时,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却在记者会上突然放缓语调,声称美国“不希望与中国发生贸易冲突”。
这种突如其来的转变让国际市场措手不及。纽约股市在关税令发布后两天内蒸发6.6万亿美元市值,而格里尔讲话后股指又出现反弹。 这种剧烈波动让人不禁要问:美国政府的政策到底有没有准谱?
特朗普对关税的痴迷可谓由来已久。 他在不同场合都曾公开表示“我喜欢关税”,甚至称关税是“字典里最美丽的词汇”。 这种情感投射背后,是特朗普将关税视为万能政治工具的一贯思路。
从历史角度看,美国政府的关税武器往往以失败告终。 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导致全球贸易萎缩三分之二,美国在大萧条中越陷越深。 2002年小布什的钢铁关税虽然创造了数千个钢铁岗位,却导致下游行业损失20万个工作机会。
但关税大棒刚刚举起,就砸到了美国自己的脚。 沃尔玛货架上的中国产自行车价格一夜之间飙升30%,春季销售额暴跌23%。 美国3月CPI飙升至7.2%,中产家庭年支出暴增1300美元。
更直接的压力来自企业界。 特斯拉和SpaceX等巨头纷纷通过渠道游说政府,警告高关税将导致报复性反制。 半导体行业预计年损失超10亿美元,应用材料、泛林集团等设备商面临3.5亿美元损失。
马里兰州一家宠物用品公司因关税成本激增被迫考虑破产。 亚马逊平台上近千种商品价格平均上涨30%,消费者怨声载道。
这些现实压力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调整策略。5月12日发布的《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显示,美国暂停了24%的关税加征,仅保留10%基础税率。
声明发布后1小时内,美股三大指数直线拉升,大豆期货涨幅超4%,人民币离岸汇率短线升值200点。但仔细阅读联合声明会发现,20%的芬太尼相关关税并未取消,10%的“最低基准关税”也得以保留。 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成为未来谈判的隐患。
美国商务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之间的立场分歧也引人注目。 商务部主张强硬保护主义,而贸易代表办公室则更关注企业利益,这种内部分歧在5月伦敦磋商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农业州选民的反弹可能是促使特朗普让步的关键因素。中国对美农产品加征15%关税后,大豆、玉米出口量暴跌40%,直接威胁到共和党在中西部选区的票仓。
欧盟和加拿大等传统盟友的反制措施同样不容小觑。 欧盟对价值26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加拿大则对美国进口汽车对等征收25%关税。
中国的反制措施显得更有针对性。 稀土出口管制直接击中美国七寸,欧洲多家车企因稀土磁铁供应延迟被迫关闭生产线。这种精准反击让美国意识到“脱钩”并非易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5年全球经济预期增速从2.9%下调至2.4%,全球贸易预期增速从3.3%下调至1.6%。 报告明确指出,关税上调与政策不确定性是主要拖累因素。
联合国发布的《2025年全球经济形势与前景年中更新》指出,自2025年1月以来,全球经济前景“显著恶化”。 供应链压力和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企业投资放缓。
在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专家们指出特朗普政策的“朝令夕改”特性正在制造巨大不确定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分析,美国可能将施压重点转向金融领域。
中国企业在这场博弈中展现出韧性。 中兴通讯首席发展官崔丽谈到,企业需要具备核心部件自研能力、全球产业链布局能力和数字化调整能力。 她强调“弹性非常重要,不能一拉就断”。
上海卡贝尼公司攻克了半导体装备中的核心陶瓷部件生产技术,这些以往高度依赖进口的部件开始广泛供应国内企业。 这种技术突破是在外部压力下倒逼出来的创新。
联影医疗技术集团研制的PET-CT设备即便被加征25%关税,依然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公司董事长薛敏表示,他们的产品价格比国际同类低30%,即使有关税也保持竞争力。
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在关税威胁下产值反而创下新高。 公司副总经理粘君来坦言,最初的担忧没有变成现实,企业通过调整市场策略找到了新出路。
但并非所有企业都如此幸运。 一些以美国为主要市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东南亚转移,以规避高关税壁垒。 这种产业转移是全球化背景下资本的自然选择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里·赫夫鲍尔指出,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将使美国通胀率上升1.5个百分点,很难避免经济衰退。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劳伦斯·萨默斯更直言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经济自戕”,可能导致200万美国人失业,每个家庭损失至少5000美元收入。
美联储面临两难抉择:为抑制通胀而加息可能加速经济衰退,维持低利率又可能让通胀失控。 这种政策困境反映出关税战对美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冲击。
中美经贸关系这种“打打谈谈”的状态似乎成为新常态。 但每次交锋后,双方都能更清晰地认识到相互依赖的现实,这或是走向更稳定关系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