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六旬母亲含辛茹苦供独子啃老二十年,整理遗物时发现存折后哭了
2025-11-23
01
陈慧芳站在窗前,尽管刚满六十五岁,但她的面容却显得异常苍老,仿佛已步入古稀之年。
她的双手紧握着窗帘,目光凝视着街道上那些匆匆而过的行人。
每个人都忙碌不已,似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个五楼的小窗,没有人知道这里住着一位刚刚失去独子的孤独老人。
阳光洒在她的脸上,映照出岁月的痕迹,仿佛时光在她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
二十五年前,她的丈夫因心脏病去世,留下她和正在读高中的儿子小李相依为命。
临终前,丈夫的那句“我相信小李会有出息”一直在她心中回响。
当时的小李确实前途无量,他考上了省里最好的大学,主修金融专业,学习成绩优异,让她充满了希望。
她曾满心期待,儿子毕业后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过上她和丈夫从未体验过的美好生活。
然而,命运却对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小李大学毕业后,开始四处投递简历,却对那些薪资待遇不满意,认为自己的能力应该获得更好的机会。
他选择留在家中,等待“理想中的工作”。
一个月,两个月,一年,又一年……时间悄然流逝,小李投出的简历越来越少,最终干脆不再投递。
“妈,现在外面工作太难找了,薪水又低。
我打算先在家准备一下,考个资格证,等有了资格再去求职。”
每次小李都是如此解释。
陈慧芳想,他不会是那种懒惰的人,只是需要些时间。
毕竟,照顾他是她多年来唯一的生活重心。
于是,她把大部分退休金都拿出来给儿子,照顾小李的生活费、买电脑的钱以及各种培训班的费用……她都一一满足。
为了节省开支,陈慧芳连新衣服都舍不得买,就连小区老太太间的聚餐也找借口推辞。
她心里想着,只要小李能有所成就,这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儿子,你都三十八岁了,真的不考虑找份工作吗?”
去年春节,她终于鼓起勇气问道。
小李面露不悦,皱眉道:“妈,你这话我不是说过很多次吗?我在网上做自由职业,偶尔接些单子。
现在互联网时代,工作方式很灵活,不一定要天天朝九晚五。”
“那……你的收入呢?”
她小心翼翼地追问。
小李的目光依旧盯着手机,没再看她一眼,淡淡地回了句:“还行,够自己花的。”
陈慧芳抿着嘴,欲言又止。
她深知儿子的性格,特别不喜欢被人质疑或催促。
每次她提到工作的事情,小李总是变得沉默寡言,有时甚至几天不和她说话。
为了不让儿子生气,她学会了保持沉默。
02
那是一个平常的周四早晨,陈慧芳照例去菜市场买菜。
秋日的阳光温暖而不刺眼,她挑了些应季的蔬菜,还有小李最爱的鱼。
她心里想着,今天中午给儿子做红烧鱼,最近他看起来心情不太好,也许一顿美味的饭菜能让他开心些。
回到家时,发现门没有锁,陈慧芳心想儿子大概已经起床了。
她慢慢推开门,喊道:“小李,妈回来了,你起床了吗?”
却没有回应。
她把菜放进厨房,迈开步子朝儿子的房间走去。
门是关着的,她轻敲了一下,试探着叫道:“小李?”
依然没听见声音。
一股不安的预感悄然涌上心头。
她推开门,眼前的景象让她如遭雷击,手中的钥匙掉落在地,清脆的声响打破了静谧。
小李坐在椅子上,脖子上缠着一根绳子,另一头系在吊扇上。
他的脸色发青,嘴唇微白,眼睛半睁着,仿佛在凝视着门口的她,又像在遥远的某个地方游离。
陈慧芳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冲上前想抱住儿子,却被赶来的邻居给拦住了。
“别碰!快报警!”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陈慧芳感觉自己好像被扔进了一个无尽的噩梦。
警察、医生陆续赶到,小区的住户在一旁低声议论。
她坐在沙发上,目光呆滞,任由警察询问,句句都难以回答完整。
“他昨天有异常吗?”
陈慧芳摇了摇头。
“有没有留下遗书或者信息?”
这个问题让她回过神,想起昨晚小李似乎特别想跟她说话。
“他昨晚跟我说,妈,这些年辛苦你了。”
陈慧芳的声音几乎微弱得让人听不清,“当时我还以为他只是感伤……”。
警察在小李的桌子上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妈,对不起,我让你失望了。
余生请好好照顾自己。”
就这样,她的儿子,她唯一的亲人,失去了生活的意义,这一切都永远离开了她。
葬礼简简单单,前来的人寥寥无几。
小李这些年几乎没有交到朋友,大学同学因为多年未联系而渐行渐远。
只有几个邻居和陈慧芳曾经的同事来送他最后一程。
“节哀顺变,慧芳。”
小李这孩子真让人心痛。
“一位曾经的同事轻声安慰着她,拍着她的肩膀。
陈慧芳没有流泪,似乎自那一天起,所有的泪水都已干涸。
她只是机械地谢谢每个来参加葬礼的人,凝视着儿子的骨灰盒,被放置在公墓的小小角落里。
03
回到家中,陈慧芳站在儿子房间的门口,久久不敢迈进去。
这个房间映射着无数珍贵的回忆:小李写作业时的专注模样,青春期时与她争辩的倔强,大学毕业时那种雄心壮志的神态,以及这些年来日渐消沉的眼神。
最后,她终于鼓起勇气,推开了那扇门。
她知道,她必须整理儿子的遗物,这是母亲能为孩子做的最后一件事。
她一走进儿子的房间,意外地发现这里比她想象的还要整洁。
书架上,书本井然有序地按高矮排列,床上被子折得平整,仿佛是专门为了迎接访客而准备的。
陈慧芳深吸了一口气,开始从衣柜入手。
小李的衣物并不多,绝大多数是这些年她精心挑选的。
每一件衣服的购买场景都历历在目:那件灰色毛衣是他三十三岁生日的礼物,那条牛仔裤是五年前冬天的打折品,而那件深蓝外套则是去年春节前的新添。
她小心翼翼地将衣服叠好,放入提前准备好的纸箱。
这些衣物,她实在不舍得丢弃,也不知道该送给谁。
或许过段时间,她会选择捐给福利院,但此时此刻,她依然需要这些布料上残留的儿子气息来安慰自己。
紧接着是书架上的书籍。
小李的书堆积如山,从大学的教材到各类金融投资书籍,甚至还有一些历史小说。
她对那些专业术语并不理解,但知道儿子曾对这些书爱不释手。
她的脑海中浮现出小李大学时熬夜读书的情景,有时半夜起身上厕所时,映入眼帘的就是从房门缝透出来的微弱灯光。
“小李,你究竟为何走到这一步呢?”
她在心中默念,手指轻轻拂过那些书脊,满是思绪。
陈慧芳继续在儿子的遗物中整理。
在小李的书桌抽屉里,她意外发现一个加密硬盘和一本笔记本。
笔记本中记录着一些难以理解的符号和数字,还有类似项目名称的英文单词。
她把这些东西放在一旁,心想待会要找人帮她解读。
电脑是她最为陌生的领域。
她小心翼翼地打开儿子的笔记本电脑,却被密码锁挡住了去路。
她尝试输入了儿子的生日、她的生日和家里的门牌号,然而都没有成功。
最终,她无奈地放弃,决定以后找专业人士来帮助她破解。
整理床铺的时候,她把床垫掀开,想看看下面是否还有什么遗漏的物品。
令她惊讶的是,床垫下竟藏着一个鞋盒大小的盒子。
她小心翼翼地将盒子取出,打开一看,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几本证书和一些照片。
那些证书记录着小李这些年参加各种金融培训与比赛时获得的荣誉,从他大学毕业后一直延续到最近的时刻。
而照片则是他与几位陌生人的合影,背景看似是公司聚会或行业会议的场景。
在那些照片中,小李身穿正装,神情自信,和她记忆中那个总是穿着家居服、窝在家里的儿子判若两人。
陈慧芳心中产生了更深的困惑。
这些证书和照片显然显示小李的生活并非他所说的那样枯燥无为,而是隐藏了她所不知的另一面。
“小李,你到底在隐瞒我什么?”
她轻声自言自语。
04
最终,她拨通了小李大学时一位同学的电话,那是唯一一个她仍然记得的联系方式。
“阿姨,我很遗憾听到小李的消息。”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中年男人充满悲伤的声音,“我一直想去探望您,但公司最近忙得不可开交,实在腾不出时间。”
“没关系,孩子,我理解。”
陈慧芳稍作停顿,接着直接问道:“你知道小李这些年在做什么吗?”
电话那边响起了一阵沉默。
“他没有告诉您吗?”
男人的声音显得有些犹豫。
“他说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直在家里……准备考证。”
陈慧芳的声音渐渐颤抖,“可是我在他的房间里发现了一些奖状和照片,看上去他似乎其实有工作?”
又是片刻的沉默。
“阿姨,这事可能不太方便在电话里解释。我明天请假去看您,能不能当面聊聊?”
张伟说道。
陈慧芳点头同意。
挂掉电话后,她坐在沙发上,望着墙上的儿子照片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迷茫。
那张照片是小李大学毕业时拍的,身穿学士服,笑容灿烂,似乎对未来充满期待。
“小李,你到底在想什么呢?”
她轻声问,却发现照片中的年轻人只是永远地微笑着,无法给予她任何答复。
第二天上午,小李的大学同学张伟准时到达。
他看上去成熟了许多,身穿西装,显得非常成功。
“阿姨,好久不见。”
张伟礼貌问候,同时递上了一些营养品和水果。
陈慧芳邀请他入座,给他倒了杯茶。
寒暄几句后,她直截了当询问:“小李这些年到底在干什么?他为什么要对我隐瞒这些?”
张伟深吸了一口气,似乎在努力组织语言。
“阿姨,小李一直在努力工作,而且表现得相当出色。”
他缓缓说道,“我们大学毕业那年,他加入了一个投资公司,现在大家都知道的金鑫投资,您或许听说过。”
陈慧芳摇了摇头,投资公司的新闻她鲜有关注。
“那家公司刚开始规模不大,但发展得飞快。
小李是核心投资团队的一员,负责了几个关键项目。
五年前,公司被一家巨头收购,小李因此获得了丰厚的股权回报。
之后他在公司继续任职,职位节节高升。”
“可是,那他为什么要对我撒谎?”
陈慧芳的声音微微哽咽,“为什么要让我以为他没有工作,让我每个月省吃俭用地给他钱?”
张伟低下头,沉默片刻。
“阿姨,我也问过小李这个问题。
大约在三四年前的一次同学聚会上,我询问他为什么不告诉您他有工作的事。”
张伟顿了顿,似乎在寻找回忆的碎片,“他当时说,他不想让您觉得他成功了就不再需要您。
他说您丈夫去世后,照顾他的事情成为了您生活的全部意义,他担心如果您知道他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会觉得被抛弃,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陈慧芳愣住了,从未想过这样的解释。
“但这不是一个合理的理由,”
她反驳道,“如果他告诉我他有工作,我会很高兴,会为他感到骄傲,怎么可能觉得被抛弃呢?”
“我也这么说,可小李坚持认为,照顾他、为他奉献,已经成了您生活的重心。
他不想改变这一点。”
张伟叹了口气,“他说您为他牺牲了那么多,他不忍心让您觉得这份牺牲变得毫无意义。”
陈慧芳感到一阵目眩。
她回想起这些年每次给小李钱时那种被需要的满足感,每次为他操心时所感受到的存在价值。
小李的逻辑虽然扭曲,却有几分道理。
“那他为什么……为什么会……”
她无法说出那个字。
张伟摇头:“这个我真的不清楚,阿姨。小李这些年和我们联系得也不多了。我们上次见面是半年前,他看起来有些疲惫,但并没有透露什么特别的事情。”
陈慧芳沉浸在思考之中。
她突然想起半年前,小李的情绪确实低落,常常一个人关在房间里。
她原以为只是找工作不顺导致的压力,没想到,这背后竟隐藏着更棘手的工作困扰。
“阿姨,还有件事需要告诉您。”
张伟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语气略显沉重,“这是小李一年前托我保管的。他说万一有什么意外,务必交给您。起初我以为他只是在开玩笑,没想到……”
陈慧芳接过信封,微微颤抖,信封上写着“母亲亲启”四个字,字迹清晰,的确是小李的风格。
“我先告辞了,阿姨。如有需要,请随时找我。”
张伟恰如其分地起身离去。
05
送走张伟后,陈慧芳静静坐在沙发上,迟迟不敢打开那个信封。
里面,或许藏着儿子生活的秘密,又或者是另一个让她心如刀绞的真相。
夜幕降临,陈慧芳终于鼓起勇气,撕开了信封。
里面是一封信,还有一张银行卡以及密码。
她仔细展开信纸,开始阅读儿子的字迹,心里一阵紧张。
“亲爱的妈妈:
如果您正在读这封信,那我已经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首先,我要向您表示歉意,为我的软弱、为我的隐瞒、为我带给您的无尽痛苦。
您可能已经察觉了一些线索,知道我这些年并非像我所说的那样,没事待在家中。
其实,我一直有在工作,并且做得还不错。
我有稳定的收入和一些投资的回报。
可我从没告诉您这些,反而让您误以为我无业在家,接受您的资助。
这行为是不可饶恕的,但请让我解释原因。
爸爸去世后,您将所有的爱与关注全都倾注在我一个人身上。
在您的生活里,只剩下了我这根牵挂。
上大学时,每次回家,看到您眼里的期待与关心,我心中总是五味杂陈。
您总是对我饮食、学习、工作的未来充满担忧。
大学毕业的那一年,我确实找到了一份工作,虽然只是一家小型投资公司的岗位,起初的工资不高,却是我热爱的职业。
我原准备告诉您这个好消息,但当我看到您因我的就业问题而忧心忡忡的样子,突然意识到:如果我轻易离开家,找到自己的生活,您又会怎样呢?
您生活的重心已是我一个人,而您的每分每秒都在为我操心、担忧。”
“如果我突然告诉您,我其实不需要您的照顾,您会感受到怎样的失落?或许会有空虚,会觉得自身没有价值,甚至会觉得被抛弃了。
因此,我选择了隐瞒这一切。
我告诉您,我找不到一份能让我满意的工作,必须在家里准备一段时间。
您毫不犹豫地支持了我,甚至主动提议负责我的生活费和培训费用。
看到您为了能帮助我而感到的满足,我决定继续这个谎言。
一年、两年、甚至五年,时光悄然流逝,谎言一次次增大,我愈发感到无从收场。
每当我想要告诉您真相,脑海里总会浮现出您可能的反应:您会问自己,这些年的付出究竟意味着什么,您是否真的被我所爱,会为自己多年来的被欺骗而心如死灰。
我不断告诉自己,再等一等,待到合适的时机,等到您建立自己的兴趣与社交圈,等到您不再把我视为生活的全部,我就会坦诚相告。
这一天却迟迟不肯来临。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内疚与日俱增。
我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每天假装无业游民的生活让我倍感厌恶。
工作上的压力加上对您的愧疚,渐渐将我推入了抑郁的深渊。
尽管曾尝试过心理治疗,但却未能见效。
最终,我再也无法忍受这种双重生活的折磨。
我明白自己的选择极其自私,会给您带来无尽的痛苦,但我实在找不到更好的出路。
随信附上我的银行卡和密码,那是我所有的积蓄。
诚恳地希望您能将这笔钱用于照顾自己,去旅行、学习新技能、结交新朋友,过上您应有的幸福生活。
还有一件事情,那些您给我的钱我一直未曾动用,每一分都在另一个账户中保存,并定期投资于保值产品。
那个账户的存折就放在我房间书架最里面,密码是您的生日。
妈妈,我爱您,始终如一。
我知道,您或许永远不能原谅我的谎言和懦弱,但请相信,我所做的一切,无论多么扭曲,出发点都是我对您的深切爱意,不想伤害您。
希望您能够走出悲伤,找到生活的重心与快乐。
永远爱您的儿子小李
信纸从陈慧芳的手中滑落,她的泪水模糊了视线,心中交织着复杂的情感:对儿子谎言的愤怒、对自己未能察觉他痛苦的自责、对扭曲爱的悲伤以及对失去他的无尽绝望。
她忽然想起儿子提到过的存放她给他钱的存折。
急忙跑回小李的房间,书架深处的确找到了那本存折。
输入自己的出生日期作为密码,她看到余额竟然高达70万多元。
原来这些年来她给小李的每一分钱,他都好好保存着,甚至利用它们投资,增值了不少。
但是信中提到的另一张银行卡呢?陈慧芳颤抖着手,将信封里的银行卡拿出来,第二天一早便前往银行。
在银行,工作人员核实了她的身份,随后帮她查询这个账户的余额。
06
陈慧芳坐在银行柜台前,紧紧攥着那张银行卡,手指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工作人员的声音在她耳边回荡,仿佛从遥远的地方传来:“您的账户余额是人民币三百二十万。”
她猛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被一记重拳击中,整个人陷入了深深的震惊之中。三百二十万,这个数字在她脑海中反复回响,像一声声沉重的钟声,敲打着她那早已疲惫不堪的心。
“这些钱……都是小李的?”她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工作人员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同情:“是的,女士。这些钱都是存入这个账户的,而且最近一年内还有几笔大额的存款。”
陈慧芳的眼前浮现出儿子这些年来“无所事事”的模样,他总是窝在房间里,对着电脑屏幕,偶尔接一些她听不懂的电话。她曾经以为那是他在玩游戏或者看视频,现在想来,那些或许都是他的工作。
“他……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她低声问道,泪水再次模糊了视线。
工作人员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将一张打印出来的账户明细递给她。陈慧芳接过,手指轻轻抚过那些数字,仿佛能从中感受到儿子的温度。
她看到账户里每一笔存款的日期,从五年前开始,几乎每个月都有一笔不小的金额存入。最早的一笔是五万,后来逐渐增加到十万、二十万,甚至更多。最近的一笔存款是在半年前,金额高达五十万。
“这些钱……他都是怎么赚来的?”她自言自语,心中充满了困惑和痛苦。
离开银行后,陈慧芳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走着。秋日的阳光洒在她身上,却无法驱散她心中的寒意。
她想起儿子信中的话:“我明白自己的选择极其自私,会给您带来无尽的痛苦,但我实在找不到更好的出路。”
她突然停下脚步,站在一家咖啡店的门口。
透过玻璃窗,她看到里面坐着几对母子,他们谈笑风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那一刻,她仿佛看到了自己和小李曾经的影子——那是他还小的时候,他们一起在公园里玩耍,一起做饭,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为什么……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她低声问道,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响了。是张伟打来的电话。
“阿姨,您还好吗?”张伟的声音充满了关切。
陈慧芳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一些:“我……我没事。张伟,你能再和我聊聊小李吗?我想知道更多关于他的事情。”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传来张伟的声音:“阿姨,其实小李这些年真的很不容易。他不仅在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还一直在默默地照顾您。他曾经说过,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您过上好日子。”
“可是……可是他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方式?”陈慧芳的声音再次哽咽。
“阿姨,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小李太爱您了。”张伟缓缓说道,“他害怕告诉您真相后,您会觉得自己不再被需要,会失去生活的重心。他宁愿自己承受所有的压力和痛苦,也不愿意让您受到一点伤害。”
陈慧芳的泪水再次夺眶而出。她想起儿子信中的话:“我知道,您或许永远不能原谅我的谎言和懦弱,但请相信,我所做的一切,无论多么扭曲,出发点都是我对您的深切爱意,不想伤害您。”
“小李……你这个傻孩子……”她低声呢喃,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悔恨和痛苦。
07
回到家后,陈慧芳坐在沙发上,久久无法平静。她拿起小李的照片,轻轻抚摸着他的脸庞,仿佛能感受到他的温度。
“小李,妈妈错了。”她低声说道,“妈妈应该更理解你,更支持你,而不是一味地催促你找工作。妈妈应该知道,你一直在努力,一直在为我们的未来打拼。”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陈慧芳擦了擦眼泪,起身去开门。
门外站着的是小区的几位老太太,她们手里提着水果和点心,脸上带着关切的神情。
“慧芳啊,我们听说小李的事情了,都很难过。”一位老太太轻声说道,“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你收下吧。”
陈慧芳接过东西,感激地点了点头:“谢谢你们,谢谢大家。”
“慧芳啊,你要坚强。”另一位老太太拍了拍她的肩膀,“小李虽然走了,但他一定希望你能过得好。”
陈慧芳的泪水再次夺眶而出。她点了点头,哽咽着说道:“我会的,我会努力过好每一天。”
送走老太太们后,陈慧芳回到沙发上,再次拿起小李的照片。她想起儿子信中的最后一句话:“希望您能够走出悲伤,找到生活的重心与快乐。”
“小李,妈妈会努力的。”她轻声说道,“妈妈会带着你的爱,好好活下去。”
接下来的日子里,陈慧芳开始尝试着走出悲伤。
她报名参加了社区的老年大学,学习书法和绘画;她还加入了小区的舞蹈队,每周都会和队友们一起排练和表演。
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发现除了儿子之外,她还有很多可以追求和热爱的事情。
她学会了用手机拍照,记录下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她还学会了用电脑上网,和远方的亲戚朋友保持联系。
然而,无论她多么努力地让自己忙碌起来,心中的那份痛苦和思念却始终无法消散。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总会想起儿子,想起他那些年来的默默付出和无私的爱。
08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陈慧芳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她心中的那份伤痛却依然如初。
这一天,她收到了张伟发来的一条信息:“阿姨,明天是小李的忌日,我们几个同学想一起去看看他,您也一起来吧。”
陈慧芳看着手机屏幕上的文字,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她点了点头,回复道:“好的,我明天一定去。”
第二天清晨,陈慧芳早早地起床,穿上了儿子最喜欢的那件深蓝色外套,来到了公墓。
她看到张伟和其他几位同学已经站在小李的墓前,他们的脸上带着悲伤和思念的神情。
“阿姨,您来了。”张伟轻声说道,递给她一束鲜花。
陈慧芳接过鲜花,轻轻放在小李的墓前。她看着墓碑上的照片,那是儿子大学毕业时拍的,笑容灿烂,仿佛对未来充满期待。
“小李,妈妈来看你了。”她轻声说道,泪水再次夺眶而出,“这一年里,妈妈学会了很多东西,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但是妈妈始终无法忘记你,无法忘记你那些年来的默默付出和无私的爱。”
她停顿了一下,深吸了一口气:“小李,妈妈想告诉你,妈妈不怪你了。妈妈知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我的爱,妈妈为你感到骄傲。”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吹起了陈慧芳的头发。她仿佛感受到了儿子的存在,仿佛听到了他在耳边轻声说:“妈妈,我爱你。”
“小李,妈妈也爱你。”她轻声说道,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妈妈会带着你的爱,好好活下去。”
张伟和其他几位同学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敬意。他们知道,陈慧芳虽然失去了儿子,但她却找到了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09
从公墓回来后,陈慧芳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她不仅继续参加老年大学和舞蹈队的活动,还开始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工作,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她发现,当自己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时,心中的那份痛苦和思念就会减轻很多。她开始享受这种帮助他人的快乐,也开始重新找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然而,无论她多么努力地让自己忙碌起来,心中的那份对儿子的思念却始终无法消散。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总会想起儿子,想起他那些年来的默默付出和无私的爱。
这一天晚上,陈慧芳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光洒在地板上,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她拿起手机,给张伟发了一条信息:“张伟,你能再和我聊聊小李吗?我想听听他更多的事情。”
不一会儿,张伟回复了信息:“当然可以,阿姨。小李不仅在工作上很出色,在生活中也是一个非常温暖和有爱心的人。他曾经帮助过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也参与过很多公益活动。”
陈慧芳看着手机屏幕上的文字,心中充满了骄傲和感动。她想起儿子信中的话:“希望您能够走出悲伤,找到生活的重心与快乐。”
“小李,妈妈做到了。”她轻声说道,“妈妈带着你的爱,好好活了下去。妈妈也希望,你在另一个世界能够过得幸福和快乐。”
说完这句话后,陈慧芳闭上了眼睛,泪水顺着脸颊滑落。
她知道,虽然儿子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爱却永远留在了她的心中。这份爱将成为她未来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和力量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