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孙俪儿子帅到认不出!13岁身高近1米8,邓超篮球梦后继有人
2025-11-23
“13岁接近1米8,孙俪儿子帅出新高度,邓超的篮球梦真的后继有人了?”
,小名“等等”,最近又一次冲上热搜,不是因为父母,而是因为他自己。
这一次,不是靠综艺、不是靠炒作,而是靠一张在篮球场上的侧影照片,和一句“这真的是孙俪的儿子?”的惊叹。13岁,身高接近1米8,五官立体,气质清爽,打球时动作流畅,眼神坚定。不少网友直呼:“帅到认不出!”“邓超终于后继有人了!”但在这句调侃背后,我们是否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一个明星家庭如何在聚光灯下,守护孩子的成长节奏?
从“星二代”到“独立个体”:等等的成长路径
过去,“星二代”这个词,常常带着某种预设:要么被捧上天,要么被踩入地。可等等的成长轨迹,却显得格外“反套路”。他没有早早进综艺刷脸,也没有频繁出现在红毯上。孙俪和邓超似乎从一开始就达成了共识:孩子不是资源,而是需要被尊重的独立人格。
翻看孙俪的社交平台,她晒孩子的频率不高,但每一次都带着温度。她分享等等练字的作业本,记录他读《庄子》的心得,也拍下他在厨房笨拙地煎蛋的样子。这些碎片拼凑出的,不是一个“完美小孩”,而是一个真实、有缺点、也在努力成长的少年。
而篮球,成了等等自我表达的重要出口。10月19日,有网友在篮球馆偶遇孙俪一家。视频里,等等正在场上奔跑、投篮,动作干净利落;孙俪坐在场边录像,眼神里是藏不住的骄傲;邓超则在一旁鼓掌助威,像个最普通的父亲。这一幕,比任何宣传通稿都更有说服力——这不是一场作秀,而是一个家庭共同热爱的生活方式。
邓超的“篮球执念”与等等的“自然继承”
提到邓超,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搞笑”“综艺咖”,但少有人知道,他是正儿八经的篮球迷,甚至曾在《这!就是灌篮》中亲自下场打球。他曾坦言:“篮球是我减压的方式,也是我保持年轻的秘诀。”但随着年龄增长,伤病频发,他甚至因打球受伤拄过拐杖。这些细节,曾被媒体调侃,也被粉丝心疼。
可如今,邓超的篮球梦,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等等不仅继承了父亲对篮球的热爱,更在身体条件上实现了“基因升级”。13岁近1米8的身高,在同龄人中堪称“鹤立鸡群”。有网友计算,按照这个趋势,他未来很可能突破1米9,甚至更高。这不仅是天赋,更是长期科学饮食、规律锻炼和家庭氛围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值得注意的是,等等打篮球,似乎并非出于“继承父业”的压力,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孙俪曾在采访中透露,等等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篮球,周末常和同学组队打球。她和邓超从不强求成绩,只希望他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这种“低干预、高支持”的教育方式,恰恰是许多普通家庭难以做到的。
明星育儿的“幸存者偏差”:我们该羡慕什么?
当然,也有人质疑:等等的条件太优越了,有顶级资源、专业教练、营养师团队,普通人怎么比?这话没错。但我们真正该关注的,不是他们“拥有什么”,而是他们“选择如何使用这些资源”。
比如,孙俪坚持让孩子练毛笔字、读经典,哪怕被网友嘲“老派”;邓超虽然爱玩,但在教育问题上从不含糊,曾公开表示:“我不想让孩子活在我的影子里,我想让他活出自己的光。”这些选择,体现的是一种清醒的育儿观:用资源托举孩子,而不是用资源定义孩子。
反观现实中,多少家庭陷入“内卷焦虑”?孩子还没上小学,就被塞进各种兴趣班;成绩一下滑,家长就如临大敌。而孙俪和邓超的做法,反而显得“慢”——他们允许孩子试错,允许他花时间培养兴趣,甚至允许他“普通”。这种“慢教育”,恰恰是快节奏社会中最稀缺的奢侈品。
星光背后的平凡:他们也是会焦虑的父母
别忘了,孙俪和邓超也是普通人。他们也会为孩子的身高发愁,也会担心青春期叛逆,更会面对公众的审视。孙俪曾在书中写道:“每次看到等等生病,我都恨不得替他疼。”邓超也坦言:“当爸爸后,我才真正懂得责任的重量。”
正是这种“不完美”的真实,让他们的育儿经验更具参考价值。他们不是圣人,也会吵架、会疲惫、会犯错。但他们选择用沟通代替控制,用陪伴代替说教。比如,等等小时候性格内向,孙俪没有强迫他“外向”,而是带他去动物园、参加户外活动,慢慢打开他的世界。这种尊重个体差异的耐心,比任何教育理论都更有力量。
未来会怎样?等等的人生不该被预设
现在,关于“等等会不会进娱乐圈”“能不能打职业篮球”的讨论越来越多。但或许,这些问题本身就带着某种偏见——为什么一个星二代,就必须继承父母的事业?为什么一个爱打球的少年,就一定要成为运动员?
真正的幸福,不是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而是拥有选择的自由。孙俪和邓超能给孩子的,或许不是一条现成的路,而是一双能走远路的脚。他们教会他坚持,也教会他放下;鼓励他追梦,也允许他平凡。
所以,当我们惊叹“等等帅到认不出”时,不妨多问一句:我们是否也在用自己的期待,悄悄定义着身边孩子的未来?
这个13岁少年的故事,不只是关于基因、身高或颜值,更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对教育、对成长、对亲子关系的深层思考。他还没长大,未来有无限可能。而我们能做的,或许是少一点围观,多一点尊重——无论是对明星的孩子,还是对自己身边那个正在长大的少年。
毕竟,每个孩子,都值得拥有一段不被定义的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