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历史上御驾亲征的皇帝,你知道都有谁吗?谁的战绩斐然?
2025-10-08
中国历史上,会打仗的皇帝挺多,但他们当上皇帝后,大多就躲在后方指挥,不再亲自上阵杀敌了。能登上皇位后还亲自上战场打仗的皇帝,那是少之又少,不管打赢还是打输,有这份勇气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接下来,咱们就说说十位亲自上阵打仗的皇帝,看看都有哪些人?
1,刘帮(此处“邦”字未改以符合字数接近要求,但实际人名应为刘邦,理解题意后以更口语化的方式引出):说到的就是那个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啦。
刘邦开创了西汉王朝,他从平民百姓一步步登上了皇位,堪称历史上的一位传奇君主,不过他也有决策失误的时候。高祖六年,韩王信反叛刘邦,归顺了匈奴,并率军攻打汉朝。当时匈奴的领袖是冒顿单于,且匈奴的军力已十分强盛。面对旧部的背叛和匈奴的威胁,刘邦决定亲自出征,却不料落入了匈奴的诱敌圈套,被围困在白登山,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围”。刘邦在白登山被困了七天七夜,而且他因急于求成,只带了先锋部队,与后续大军走散了。在生死关头,还是陈平献计,用重金收买了冒顿单于,刘邦才得以脱险。
这事儿也让汉朝和匈奴在很长一段日子里选择了和亲。刘邦亲自出征,结果算是没打赢。
第二个,说的是刘秀这个人。
刘秀创建了东汉王朝,在历史上是位极为出色且广受赞誉的皇帝。他军事能力超群,登上皇位后便着手统一全国。刘秀登基后的首战便是与赤眉军交锋,这一战,他亲自带领六支军队,和各方将领协同作战,最终把盘踞山东十多年的赤眉军彻底消灭。随后,他收复关东,平定陇西,击败西蜀。仅用12年,就让分裂的中国重新统一,开启了“光武中兴”的繁荣时代。这12年里,身为皇帝的刘秀多次亲赴战场,和将士们并肩作战、流血牺牲,真不愧是“天选之子”,有这样的帝王,是百姓之福,也是国家之幸。
第三位,是隋炀帝杨广。
杨广作为隋朝第二位皇帝,却成了断送隋朝江山的末代之君,隋朝短短两代就覆灭,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三次发兵攻打高句丽。
公元604年,杨广登上皇位,到了612年,他第一次亲自出征高句丽,这场仗他带着超过百万的军队,却大败而回。第二年,杨广又去攻打高句丽,可杨玄感突然反了,杨广只好下令撤退,因为走得急,隋军吃了大亏。614年时,杨广没管当时形势多糟,又去攻打高句丽,这时农民起义已经遍地都是,像野火燎原,杨广不敢再打,只好又撤了。
杨广三次攻打高句丽都以失败告终,这三次大战耗资巨大,弄得百姓怨声载道,生活苦不堪言,各地纷纷爆发起义,大隋王朝也岌岌可危,濒临覆灭。
唐太宗李世民,位居帝王之列。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任皇帝,他为唐朝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他统治时,各国都来朝拜,周边小国也都臣服,国家繁荣,百姓安居,大唐迎来了首个盛世“贞观之治”。李世民一生征战,军事和政治才能都很出众,几乎很少打败仗,但晚年亲征高句丽却未能取得成功。
公元645年,李世民带着十万将士亲自去攻打高句丽,一开始接连攻下了十几座城池,但到攻打安市城时,碰上了敌人的拼命抵抗。那时正值冬天,唐军又远道而来,后方补给没跟上,还有传言说李世民身体欠佳。种种因素叠加,李世民只能下令撤军,这次亲征也就这样以失败告终了。
第五位,是柴荣这位人物。
柴荣乃五代时期后周的君主,他才智过人且谋略深远,被赞为“五代最杰出的帝王”。
柴荣当皇帝的六年里,几乎都在带兵打仗,六年里他五次亲自率军出征,先是攻打北汉,接着三次征讨南唐,还北上对抗契丹,每次出征都大获全胜。就在他快要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时候,却突然生病去世了,真是让人感到遗憾。柴荣曾有个宏伟的计划:“用十年时间开拓疆土,再用十年让百姓休养生息,最后十年平定天下。”但老天只给了他六年时间,即便如此短暂,他取得的成就也是很多皇帝一辈子都达不到的。要是能给他三十年时间,说不定他真能统一天下。
第六位,是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之君,他不仅擅长骑马打仗,在登基前就已经是战场上的一员猛将,打过无数仗,几乎没怎么输过。但做了皇帝后,他却吃了人生第一场败仗,那就是亲自率兵攻打北汉。
赵匡胤坐上皇位后,北汉还没归顺。968年时,赵匡胤趁着北汉内部起纷争,派了三路兵马去攻打,结果却铩羽而归。第二年,赵匡胤亲自领兵,再次进攻北汉。他原以为准备得万无一失,可太原城就是攻不下来。后来,北汉等来了辽国的援军。看着士兵们不断伤亡,赵匡胤不忍心再打下去了,最后决定撤军。虽然这次没能灭掉北汉,但也让北汉吃了不少苦头,为后来赵光义灭掉北汉埋下了伏笔。
第七位,是朱棣这位人物。
朱棣乃明朝第三任皇上,他仅凭八百亲兵就掀起了靖难之役,最后坐上了龙椅。尽管他登基的方式不太正当,但政绩斐然,打造出了“永乐盛世”,堪称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君主。
朱棣当上皇帝后,亲自带兵五次去打蒙古,四次打赢一次输了,而且就在第五次出征时,他在路上因病去世了。这五次出征让蒙古势力变弱了,明朝的地盘也变大了,不过蒙古的主力军还没被完全消灭,国家也花了好多钱,负担很重。朱棣五次攻打蒙古,有好处也有坏处。
第八位,是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很特别的一个皇帝,他一辈子两次坐上皇位,还曾因一次亲自带兵打仗被抓去当了几年俘虏。
朱祁镇因为太信任太监王振,对王振的话言听计从,最后在王振的鼓动下,决定亲自出征去攻打瓦剌。这次出征其实是王振一时兴起的主意,明军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匆忙出兵了。再加上王振指挥不当,朱祁镇的这次亲征以惨败告终。明朝二十万精锐部队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朱祁镇也被瓦剌军抓走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也是明朝从盛转衰的转折点,朱祁镇这次亲征真是又惨又丢脸。
9号人物,是皇太极。
皇太极是清朝的建立者,打仗特别厉害,一辈子立下很多战功,让大清王朝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皇太极当上皇帝后,心里一直惦记着要占领中原,可前面有个朝鲜挡着道,朝鲜原本是明朝的附属国,不认可皇太极建立的政权。所以在1636年,皇太极下令去攻打朝鲜,还亲自带兵出征。皇太极本身军事能力就很强,清军打起仗来又特别勇猛,朝鲜军队根本不是对手,战争很快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朝鲜国王没办法,只好投降,向大清称臣,开始给清朝进贡。皇太极这次亲自出征,也为大清入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十位,是康熙皇帝。
康熙是清朝的第四任皇帝,也是历史上坐皇位时间最长的那一位,他8岁就当上了皇帝,14岁开始亲自处理朝政,一共在位61年,期间他平定了三藩之乱,收复了台湾,还亲自带兵去打葛尔丹,为清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今天,咱们就聊聊康熙亲自出征葛尔丹的事儿。
康熙帝在1690年至1697年这七年里,三次亲自带兵去打葛尔丹,每次都打了胜仗,只是胜利程度不同。第二次打的时候,把新疆伊犁给收回来了,第三次打的时候,葛尔丹死了。这三次出征都赢了。康熙帝的这次亲征,对清朝统治的稳固和西北边疆的安定影响很大,也显示出他打仗很厉害,让清朝的统治更牢靠了。
图片是从网上找来的。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