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也门胡塞武装有多强?10万兵力+导弹库+游击战,拖垮沙特联军的“中东劲旅”
2025-10-09
2023年10月,也门胡塞武装宣布“已控制荷台达港90%区域”,并成功拦截沙特主导的多国联军对也门南部的空袭;同年12月,胡塞发射的“圣城-6”导弹精准打击沙特首都利雅得的军事基地,造成至少12名沙特士兵伤亡。这支被沙特称为“恐怖分子”的也门武装,为何能在多国围剿下存活8年?其真实战力究竟有多强?
从2014年占领首都萨那,到2023年与沙特签署停火协议,也门胡塞武装用“小米加导弹”的不对称战术,书写了中东最顽强的“弱者生存史”。今天,我们结合战场数据、国际报告、一线战报,拆解胡塞武装的“强”从何而来。
一、基础实力:10万兵力+全谱系装备,构建“立体作战体系”
要评估胡塞武装的战斗力,首先看其兵力规模与装备水平。尽管沙特联军曾宣称“胡塞仅剩3万人”,但多方情报显示,胡塞当前实际控制兵力超10万,且装备体系覆盖“空-地-导”:
1. 兵力结构:“民兵+正规军”的混合体
胡塞武装的核心是“安萨尔真主运动”(Ansar Allah),成员以也门北部什叶派部落为主,兼具“宗教认同”与“部落忠诚”。其兵力构成包括:
正规军:约3万人(原也门政府军倒戈部队,装备较系统);
民兵:约7万人(部落武装、青年志愿者,熟悉地形且战斗意志强);
特种部队:“圣城旅”(约5000人,负责跨境袭击与高价值目标打击)。
2. 装备库:从“土炮”到“导弹”,实现“不对称反制”
胡塞的装备看似“老旧”,实则针对性极强:
导弹与无人机
自研“圣城”系列弹道导弹(射程500-1500公里),可打击沙特、阿联酋城市;
“见证者-129”自杀式无人机(航程1500公里),2022年曾摧毁沙特阿美石油设施;
伊朗提供的“沙希德-136”巡飞弹(成本低至2万美元/枚),用于饱和攻击联军车队。
地面装备
主力为俄制T-72坦克(约50辆)、中国59式坦克(约30辆),搭配伊朗仿制的“卡拉尔”自行火炮;
轻武器以AK-47、RPK为主,部分部队配备美制M4(通过黑市获取)。
后勤网络:“部落+地道”的生存密码
胡塞能长期作战,关键在于全民皆兵的后勤体系
部落提供粮食、燃料与情报,妇女儿童参与医疗与弹药运输;
挖掘数千公里地道(部分深达5米),躲避联军空袭与地面扫荡;
控制也门70%的农田与港口(如荷台达),保障基本物资供应。
二、战术精髓:游击战+心理战,把“弱”变成“强”
胡塞武装的“强”,更体现在战术灵活性上。面对装备占优的沙特联军(拥有F-15SA战机、“阿帕奇”直升机、M1A2坦克),胡塞用“不对称战术”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1. 游击战:“打了就跑”的高原生存术
也门多山地(如萨达省海拔超2000米),胡塞依托地形:
用“麻雀战”袭扰联军补给线(2021年曾切断沙特至荷台达的公路,导致联军前线断粮3天);
设伏击小组(每组10-15人),用RPG火箭筒与地雷摧毁联军装甲目标(2020年荷台达战役,胡塞击毁47辆沙特装甲车)。
心理战:“舆论+威慑”的双重打击
胡塞深谙“战争不止于战场”:
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联军伤亡视频(如烧焦的沙特士兵尸体),瓦解联军士气;
定期发射导弹袭击沙特城市(如利雅得、吉达),制造“随时可能被打击”的恐慌(2019年“圣城-1”导弹击中利雅得机场,导致沙特股市暴跌5%)。
代理人战争:借伊朗“输血”,但不依赖
胡塞与伊朗的关系是“有限合作”:
伊朗提供导弹技术、无人机零件与资金(每年约10亿美元),但不直接派兵;
胡塞保持“也门主导权”,拒绝成为伊朗“棋子”(2022年拒绝伊朗提出的“联合反沙特”计划)。
三、国际博弈:胡塞为何能“拖垮”沙特?
胡塞的“强”,本质是地区博弈的缩影。沙特联军虽投入超2000亿美元、动员10国兵力(包括阿联酋、苏丹),却陷入“战争泥潭”,关键在于胡塞抓住了三大弱点:
沙特“有限战争”目标矛盾
沙特最初目标是“恢复哈迪政府”,但胡塞控制萨那后,沙特陷入“打不垮、谈不拢”的困境:
若全面占领也门,需投入百万兵力(沙特总兵力仅23万),成本无法承受;
若停火,胡塞已控制也门核心区域(人口占全国60%),哈迪政府沦为“流亡政权”。
联军“协同低效”暴露短板
沙特联军由多国部队组成(阿联酋负责南部、苏丹负责西部),但:
情报共享混乱(曾误击埃及雇佣军);
装备兼容性差(沙特F-15与阿联酋“幻影”战机无法协同空袭);
士兵士气低落(苏丹士兵因薪资拖欠多次哗变)。
胡塞“民意基础”难以撼动
也门80%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胡塞通过:
免费医疗、教育(控制区开设2000所学校);
打击腐败(处决多名前政府贪官);
宗教宣传(什叶派“反抗逊尼派压迫”叙事),赢得部分民众支持。
四、现状与未来:停火协议下的“胡塞威胁”
2022年4月,胡塞与沙特签署停火协议,但双方仍未完全撤军。当前胡塞的“强”体现在:
军事上:保留核心战力,随时可重启冲突
胡塞仍控制也门北部6省,导弹库存超500枚,无人机生产线仍在运转。2023年11月,胡塞试射“圣城-7”导弹(射程2000公里),明确警告“沙特若违约,将面临更猛烈打击”。
政治上:成为也门“实际执政者”
胡塞控制的也门政府(“最高革命委员会”)已获得联合国部分承认,其领导人阿卜杜勒·马利克·胡塞被也门民众视为“抗沙特英雄”。
3. 地区影响:牵制沙特,重塑中东格局
胡塞的存在,迫使沙特从“地区霸主”转向“防御型国家”:
沙特被迫削减对也门的军事投入,转向与伊朗谈判;
也门成为伊朗“抵抗轴心”的重要一环(与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什叶派武装联动)。
结语:胡塞的“强”,是弱者的生存智慧
也门胡塞武装的“强”,不是靠先进装备或庞大兵力,而是“以弱胜强”的战术智慧、“全民皆兵”的社会动员、“借势博弈”的国际策略。他们用10万人拖垮了30国联军,用“土导弹”对抗F-15战机,本质上是“被压迫者的反抗”与“小国的生存之道”。
当我们讨论“胡塞有多强”时,真正该思考的是: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弱小国家如何用智慧与韧性守护自己的命运? 这或许就是胡塞武装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