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西太暗夜幽灵争锋!歼-36三发利刃亮剑,美媒惋惜B-21未战先败
2025-10-10
不过,当美国最引以为傲的隐身战略轰炸机B-21“突袭者”还在试飞的起步阶段时,太平洋的对岸,那款神秘战机早就悄然展现了它的强大实力,划破了长空。
近日,一架外形像“银杏叶”的无尾三角翼高科技飞行器,顺利在中国上空完成了首次试飞。这个消息一出来,不仅让全球军事圈哗然,也给外界对歼-36第六代战机的真实性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或许还能打出B-21“天敌”的牌子,甚至有可能彻底改变西太平洋空中格局的游戏规则。
以其一脉相承的动力系统革新设计为标志,歼-36的创新性得到了充分展现。凭借那独一无二的三台发动机组成的“涡扇+冲压”并联布局,它在高空2.5马赫的超音速巡航状态下,能够充分展现出强劲的推力和优异的经济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让人震撼的还得数那三发的设计,不仅让机载激光武器发射时动力澎湃到极点,也为未来指挥无人机群完成战略任务提供了充足的能源。跟老一辈的战机比起来,它的机身明显要大上一些,背部的进气道和飞翼式机身融为一体,宛如一片在空中滑翔的银色枫叶,美得让人心醉。
隐身性能可是歼-36击败B-21的关键优势之一。它采用无垂尾设计,再加上新型吸波材料的巧妙运用,使得雷达反射截面积比现有的五代机还要低,差不多只有0.001平方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就极大地降低了被雷达发现的可能性。可见,B-21在歼-36面前的隐身优势可能会被打个折扣,更别说那些高低空的早警系统了,很难对它实现有效拦截和打击。
更牛的是,它那智能的蒙皮不仅能实时侦测来自雷达、红外、光电等各种干扰源发出的信号频段,还能通过先进的算法动态调整自身的电磁特性,真正实现了“主动隐身”的神奇效果。这一技术,简直让它的隐身能力飞跃了一个档次。
作战半径超过3000公里的歼-36,配合空中加油的话,控制范围能延伸到关岛附近。在距中国海岸线大概1000公里的西太平洋空域巡航1到2小时,像个幽灵一样潜伏着,盯着美军的战略轰炸机。它腹部那个7.3米长的弹舱里还能装载射程达1000公里的霹雳-21超远程空空导弹,形成一个覆盖4000公里的火力网。要是B-21要进行“穿透性打击”,要么就得在还没靠近目标时被拦截住,要不然就很难成功。
歼-36的另一绝技就是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能力,双座布局让后舵手可以全心指挥“忠诚僚机”无人机队,打造出一个立体的打击网络。
这个跟B-21被设想为“移动弹药库”的想法挺像的,但歼-36不光能进行空中优势作战,还能充当指挥枢纽,战术上的应变能力更强一些。美国军方以前一直希望B-21能带领无人机打仗,可现在反倒是对手的战机抢先实现了这项功能。
随着歼-36不断升级普及,B-21那些原本被认为的“短板”也慢慢暴露出来了。虽然B-21的全频段隐身技术和开放式架构确实让它领先不少,但它能实现9000公里的远程作战能力,还得依靠那台脆弱的加油机无线续航支持。
凭借超音速巡航的能力,它能迅速到达战区,加上天基红外预警系统的高效配合,让它对那些行动缓慢的目标实现“降维打击”。而美军最新公布的内部报告也坦率地承认:“现有的防空体系难以应对‘全向宽频隐身加高超音速打击’的联合攻势。”
虽然“天敌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部分证实,但美国军事界对此仍存在许多争议。不过,也有一些专家指出,歼-36的三发设计相当复杂,可能带来一些“隐患”,比如其实现大规模量产的时间可能比预期更长一些。至于B-21,装备了最新的电子战系统和无人僚机配合技术,生存能力非常强。两款飞机定位不同:B-21主要负责战略轰炸,而歼-36则偏向于制空作战,面对的直接对抗场景未必会那么多。
这场隐身战机之间的暗战,其实就是大国之间战略博弈的一个缩影。歼-36的亮相,促使美军把轰炸机的任务区域往第二岛链以外挪了,传统依靠关岛基地的打击方式也得重新组织。而中国用歼-36和歼-50这两款飞机的搭配,首次实现了在六代机领域的“双线战”,打破了美国在空中技术上的领先垄断。
当B-21还忙着为2026年部署做准备时,歼-36已经进入了多个原型机的试飞阶段,这差距一拉开,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平衡也悄然偏向了一方。
未来的空战格局正因为像歼-36这样的平台出现而彻底改变。它打破了战斗机、轰炸机、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之间的界限,单凭一架机就能完成“侦察-压制-打击-指挥”的全流程。不管是拦截战略轰炸机,还是突击航母编队,这款融合了全域隐身、超音速巡航和人工智能的第六代战机,已经成为新时代里的“游戏规则改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