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美专家:中国货轮满载武器,随时突袭美军!制造第二次珍珠港事件
2025-11-24
美专家:中国货轮满载武器,随时突袭美军!制造第二次珍珠港事件
这两年,中东局势就没消停过,美国兵力往那儿一堆,亚太盯得松了。哈马斯突然出手打了以色列后,美方第一时间把航母开进红海,还从西太平洋抽调驱逐舰、战斗机过去撑场面。到了2024年春天,连伊朗和以色列都直接对峙起来,一波导弹乱飞,美军又加码增援。
亚太的警戒线一下子虚了不少,关岛、冲绳基地都不如以前紧张。美国人连最核心的“林肯号”航母也转去中东护油轮,就剩下补给站里堆着空油桶忙不过来。据说F-22也跟着飞到夏威夷支援,中间还传出P-8反潜机飞行小时锐减的数据,美军在第一岛链能用上的舰艇掉到七成以下,这种情况谁看都会皱眉头。
这种大规模分兵,让中国海军远洋行动空间明显变大,这话圈内没人会否认。2024年上半年,美国从中东抽走部队已经占亚太总兵力两成多,那些本该守在家门口的资源全跑去别处玩命。 补给线拉长弹药吃紧,芝加哥物流中心订单都开始取消。
但就在大家关注中东的时候,有个老美前核潜艇指挥官跳出来唱主角——汤姆·舒加特,他专门拿“中国商船藏导弹偷袭”的段子炒作,说什么随时搞个“第二次珍珠港”。他还发文点名中国国企听政府指挥,把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塞进集装箱,然后靠近美国海军基地突然发射,看着就是要吓唬自家人。
舒加特举例说,中国商船协同海军在亚丁湾做补给,其实只是在公开渠道送物资,却被他说成顺带装武器。他硬扯造船厂预留接口,说江南造船厂、沪东中华造船厂出的商船便于改装军事用途,又把民用工厂贴上“定制武器平台”的标签。 可实际这些集装箱货轮一年运多少家电服饰机械,从来没见哪个敢真藏枪炮,不然早全球封杀了。
更离谱的是,他算了一笔账,说每天有几百艘中国商船进入诺福克到圣迭戈之间,如果十艘里藏一艘带导弹,就能让美舰队瘫痪。这算法让网友哭笑不得,“你这是按好莱坞剧本来的吧?”国内懂行的人都知道,中国集装箱贸易量全球最大,每吨都是企业血汗钱,要是为了耍花样砸自己饭碗,也只有智库报告才这么写得出来。
舒加特今年6月又跑X平台继续蹭热度,把俄罗斯黑海操作安在中国身上,说什么每条停港民船都是定时炸弹。“这种想象力只能当小说读”,有人评价他的言论忽略国际法和公约,更无视现实供应链需求,中国商船队承担全球经济命脉,是没人愿意拿它冒险的筹码。
再看看他的反制方案,也是够呛。他建议美国政府逢见中国货轮就登检,每只集装箱翻查,不行干脆击沉。一艘万箱级货轮搜查下来至少几天,一个洛杉矶港吞吐量一年上亿吨,你卡一天卡车司机排长龙超市断供,美国企业第一个受不了。 通胀已经超过3%,进口依赖电子元件和消费品禁不了,只会推高物价,加重自己负担。有业内人士直言:“这招要真用,全美国先崩溃。”
其实,现在美方库存压力很大,大批资源耗在中东,用民用货轮搭载武器成本根本划不来,对抗正规力量还是靠传统方式靠谱些。不少分析认为,这类言论只是为了转移国内焦虑,在经济承压、高油价之下找出口罢了。从头到尾炒作“中国机会主义”,完全是照搬套路,没有新鲜内容。 至于所谓模拟场景,都绕不开假设前提,只要抓住一点漏洞全盘皆输;真正了解行业的人不会相信这样荒诞情节能够落地实施,“纸面战略”永远比不上现实物流难题棘手。
现在回头看,美国派驻亚太地区的装备确实减少不少,但单凭智库臆测并不能改变现状,该怎么部署还得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如果真的像某些专家幻想那样动辄拦截或击沉外籍商船,无异于自毁贸易体系,到最后影响最大的还是普通消费者与工薪阶层。这么折腾下去,两边误判风险越来越高,本该合作共赢却陷入恶性循环,多数圈内朋友对此嗤之以鼻,“阴谋论越嚼越酸”。
总体来说,如今国际形势复杂,各路观点都有自己的算盘。但具体落实到执行环节,不管是哪边,都逃不开最基础的问题:谁愿意为一纸空谈丢掉长期利益?这一套故事讲归讲,当真就麻烦大了。在各种风声鹤唳里,冷静观察未尝不是一种智慧。不必信口开河,也不用瞎猜结局——眼下供应链稳健才是真事,其余噱头看看就完事儿了。
